第四章-世界上两极以外最干旱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阿塔卡马沙漠是个怎样的地方?这里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西接太平洋,东临安第斯山脉,是地球上除了南北极之外最干旱的地方。

2-pic_hd

智利北部的行程是啟迪安排,我事先做的功课不多,对San Pedro也没有超于其他地方的期待。但一路上我们告诉别人要去北边时,他们都问:“是要去San Pedro吗?”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都赞不绝口。

San Pedro 全称 San Pedro de Atacama 是阿塔卡马沙漠地区(Atacama Desert)中心的一个绿洲小城。其实,真正漂亮的不是San Pedro,而是San Pedro的周边地区。San Pedro是所有游人的根据地,从这里再出发去更荒芜的地方。因为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San Pedro市中心基本就是为游客服务的了,青年旅舍遍地开花,Tour Operators一个接着一个。小城虽然也破破旧旧的,都是简单的土坯房,但给人的感觉倒也舒服。

8-pic_hd

阿塔卡马沙漠是个怎样的地方?这里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西接太平洋,东临安第斯山脉,是地球上除了南北极之外最干旱的地方。年降雨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即可称为沙漠地带,而阿塔卡马每年平均降雨仅15毫米,Arica和Iquique这些城市仅有1毫米的降雨,部分区域从来就没下过雨。阿塔卡马的干旱缘于东西两边的高山,智利海岸山脉和安第斯山脉让这里成为“雨水阴影区”(Rain Shadow),两座庞然大物把太平洋和大西洋潮湿的风拒之门外。不仅如此,太平洋的反旋风(Anticyclone)把干燥的空气吹进这里。

如果我们把地图拿出来对照,会发现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纬度都差不多,在北纬和南纬15度到30度左右的区域。比如非洲的撒哈拉,加州的莫哈韦沙漠,澳大利亚中部的the Outback。因哈德里环流圈(Hadley Cell)赤道附近受热的气流上升然后冷却形成雨水。空气继续移动,分别往两极方向,约在纬度30度附近下降。这些空气非常干燥,所以没有雨水。

 

bece50ba03040f659f54bcd480c6ea179279ee04

阿塔卡马沙漠还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像到什么程度?NASA把这里当作试验基地。

别看这里如此干旱,从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了。这些原住民叫Likan-antai,或者Atacameños。早在12,000年前,猎人们就在盐沼和安第斯山之间来回移动寻找资源。Likan-antai文化的形成在公元300年到900年之间,这个时候一些农业村庄在绿洲里建起。因为地理位置的接近,Likan-antai文化也受玻利维亚西边的Tiwanaku文化影响很深。到15世纪,北部的印加人统治了阿塔卡马沙漠地区。再后来,西班牙征服者来到了这里。所以,现在的Likan-antai文化是多种文化影响与融合的产物。在San Pedro有一个不错的人类学和历史的博物馆,本想去看,可惜正在维修中,没法进去。听说当地人说是因为要放Chinchorro木乃伊进去才关的,都维修了一年还没开。

还没进San Pedro城里,就见路上好多白人骑着单车。看了几天广袤荒芜的风景,见到游客面孔倍感亲切。我们住的地方离市区3公里,但有免费自行车可以借。又是多番波折后才在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营地入口,实践发现Google Maps在南美有时候不那么好使。

这个营地比复活节岛的小,但更加干净,并提供“豪华”六人大帐篷给两个人睡,里面有床垫和被子,有种步入低配版非洲野奢帐篷的感觉。营地名字叫Camping Altos de Quitor,推荐推荐,如果不嫌远的话这是很不错的选择,这里也是网上能找到San Pedro最便宜的住宿了。而且,可能离市区有点距离吧,到了夜晚,营地上空繁星闪耀。

3-pic_hd

1-pic_hd

营地还有个可爱的家伙,他叫Jake。这只肥肥的大狗在我们骑单车去市中心时一路跟着,帮我们带路。他跑得快了就呆在路边玩,等我们赶上再继续走。等我们到了市中心,不知什么时候,他就悄然不见了。吃过晚饭,天色已黑后我们从市区返回营地,突然不知从哪里Jake就窜了出来,在黑暗中帮我们引路,陪着我们回到营地。

来智利后就没吃到什么好吃的我们,在San Pedro的第一顿就被惊艳了。价格虽然也不算特别便宜,但对比复活节岛太划算了。遇上这个餐厅纯属巧合,看它里面装修得像个小洞穴很有特色就进去了。前菜、主菜加甜点约90人民币。前菜我们点了鸡和汤,鸡是浸泡在辣油里面的,味道非常足,简直是家乡的味道。汤稍为清淡,用磨碎的绿皮西葫芦做成,简直是西方国家需要穿正装出席的高端餐厅的味道。主菜是牛排和烤三文鱼,出品水准同样一流,就算花个几百块也觉得值的那种。想到只要90块又觉得有点洋洋得意占了小便宜的感觉,顿时盘中食物更加美味。甜点没有前两道惊艳,但仍不错。

4-pic_hd

7-pic_hd

如果觉得主街的食物的价格贵,可以去外围停车场旁边的“大排档”吃。去那里吃的都是当地工人,可见价格肯定公道。“大排档”的东西很接地气,喷喷香家常菜的味道。我们吃到了“盖浇面”,“牛尾玉米土豆汤”,“蒙古炒牛肉”等等。在简陋的小房子里得到了食物带来的最大满足。

5-pic_hd

Cejar 湖 (Laguna Cejar)

一蹬脚,一后仰,人浮在海面了。这享受不是在死海才有,在智利的Laguna Cejar也可以。不过,对比温暖的死海我们为了这“享受”可要付出更多。Lake Cejar海拔大约2500米,风呼呼吹,湖水冻得让人直打哆嗦。为了保护湖水,在强烈的紫外线下,还不让擦防晒霜。所以,我们可是顶着变成烤乳猪和冻成冰棍的风险去漂浮的。

Laguna Cejar的门票有点贵,要15,000智利币,也就是约150人民币。我们开进去的时候里面空旷旷的,只见到一辆车、两个人。Laguna Cejar买过门票后的区域里面有3个湖,每一个的水都碧蓝碧蓝的,只有其中一个可以游泳。

我们在换衣服的区域换好泳装,然后步行去湖边。这中间还有一点距离,要走个六七分钟。虽然太阳刺眼,但温度并没有特别高。走到湖边,我先下水,把相机给啟迪让他帮忙拍照。刚把脚放到水里我就哇哇直叫,这水也太冰了!啟迪在一旁嘲笑我没用,“你看那两个老人家,他们都浮起来了!” 我转头一看,果然有两个大约有六十岁的老夫妇。虽然相比之下我确实好弱,但这水真是冷。这时只听远处另外三个准备下水的年轻人也在大叫好冷。

150元门票都付了,怎么也要浮起来啊。我鼓足了勇气一步一步向水里走,终于半个身子进到了水里。相信水的浮力能把我托起来还需要点时间呢,最后,一蹬脚,一后仰,人真的浮在海面了。把双脚双手伸出水面,整个人成大字型,随便怎么乱动也不会沉下去,被湖水托得牢牢的。

想要知道湖水的盐分有多少不用什么官方数据,看看泡过水后的身体就知道了。水分蒸发后皮肤表面白得发光,全是盐。

比下水更具挑战的是冲凉,一是没有热水,二是我们忘记带毛巾了,只能顶着冷风让身体自然干,那感觉,太冰爽了。

9-pic

10-pic_hd

11-pic_hd

月亮谷 (Valle de la Luna )

月亮谷,因为很像月球表面而得名。到里面游览主要靠开车或者骑自行车,如果没有车又觉得骑行累的话,也可以跟当地的团。全程走路的话时间太长,不太现实。我们从大门开进去,大约15分钟后有个停车场,从那里步行一个小圈,大约半个小时。这一段的地貌跟美国的羚羊谷很像,但比羚羊谷更壮观一些。这半个多小时都在峡谷里穿梭,刚开始还能昂头挺胸,后来路越走越窄,弯着腰弓着背,甚至蹲在地上才能通过。不过闭塞过后突然柳暗花明,我们来到峡谷最上方的平台,脚下风景一览无遗。

峡谷穿梭过后我们继续开车向前,在下一个可以停车处停好车开始下一段徒步。这一段比想象中长得多,一直往上爬呀爬呀似乎看不到尽头,脚下的沙子也让步履更加缓慢。但是,辛苦付出后的奖励也是巨大的,整个峡谷地带尽收眼底。经过成千上万年风吹日晒,流水雕刻,他们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12-pic_hd

14-pic_hd

15-pic_hd

红石头 (Piedras Rojas)

去高原地带我们选择了跟一天的团,一是开到4000多米不确定啟迪会不会高反,二是我们的小破车不一定能经受得起复杂路况的考验。这次旅游公司的体验再次证明智利人时间观念很不强。原定早上七点集合,结果七点半接送的车子才到。因为一般车子不开到营地里面,我们站在外面等了许久。感谢“强身健体”的冷风,这等待简直度日如年。

Piedra Rojas是我们到的第一个地方。因为含铁元素的岩浆流过,这里的大石头和山都是红色的,所以叫红石头。红石头围绕着一汪高山湖水,它不像其它兄弟姐们那么蓝,是青白青白的,寡淡得清秀。跟清秀的湖水形成对比的是凶猛的风,不知道它跟谁在赛跑,刮得人东倒西歪,寒意钻心,车门要靠导游在里面双手顶着才能打开。

25-pic_hd

26-pic_hd

Miscanti & Miniques湖 (Lagunas Miscanti & Miniques)

Lagunas Miscanti & Miniques 是今天下车所到海拔最高的地方,4100多米。跟团去高海拔最记忆犹新的是去香格里拉那次,不是风景美得记忆犹新,而是导游坑得记忆犹新。一上车就讲了几个小时买氧气的重要性,一人让买个3瓶,氧气推销完了推销玛卡,一路没消停。受骗体质的我那回算是精明,因为去过高海拔,没有高反,但仍是和同伴两人买了一罐以防万一。氧气一买导游马上撕包装,就算不用也反悔不了了。结果基本没有人用过氧气。

我们这次的这个导游非常好,虽然只相处了一天,但结束的时候大家都跟他握手拥抱,感激不断。跟智利很多旅游点一样,导游都是讲英西双语的,西语说一遍再英语说一遍。想练习语言的话,这倒是个学习的机会。向导身兼数职,大巴司机、导游讲解和餐厅服务员。他一边开车,一边不用麦克风给整个巴士的人用双语介绍两边风景,声音洪亮得最后一排都能听见,不得不服啊。巴士有点高,每次下车他都会站在门边,伸出手把大家扶下来。

在智利这高原地带没见一个卖氧气的,向导也没推销过任何东西,外国人的生意头脑不行啊。中国的大好河山太多了,可惜好多景区都弄得不成样子。我们太“聪明”,要赚尽每一分钱。在我看来,自然景区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引导性的修整即可,比如土山上有条土路走走,别总要弄个水泥台阶出来。对比智利,我们表面的城市建设确实不错,高楼大厦一座又一座,到了智利的城市必定优越感飙升,心中歌颂起祖国之好。但为什么硬性和软性的东西分化如此厉害。智利有很多国家公园,20%的土地是被保护的,国家公园里有控制、有保护。智利有乱砍乱伐肆意破坏的阶段,有铜矿大规模的污染,但至少现在他们在慢慢改变。在阿塔卡马里,虽然这里算旅游胜地,但仍能静心感受自然最本质的魅力。

扯得远了,继续回到Miscanti和Miniques湖。这里给人的感觉跟西藏很像,高海拔、干燥、土黄土黄的山、宝蓝宝蓝的水,还有任性的风。在Miscanti和Miniques我们是无法走到湖边的,岸上有用石子标记的小路,我们只能沿着小路走,遥望湖水。但这已足够感受他们的美。从照相的角度来说,远一点高一点反而能拍出更好看的照片。

绕了一圈走到停车的位置,发现导游在修车,原来爆胎了。在4000多米爆胎他的运气也真“好”。没有人对此有什么抱怨,都围在导游旁边想帮点什么。因为车轮的螺母打滑,导游试了几次没拧下来,有一次用力过猛整个人摔到沙里。其它人赶紧帮忙,男士们一个接着一个尝试,最后还是向导自己解决了问题。在修车过程中,不断有其它车子的导游停下车,问我们的导游需不需要帮忙。爆胎这事儿琐碎麻烦,不如风景来得迷人,却更让我温暖。在美丽的风景中,也有美丽的人。

29-pic_hd

30-pic_hd

38-pic_hd

Chaxa湖(Laguna Chaxa)

在盐沼(Salt Flat)里,玻利维亚的“天空之城”是大明星,它的模样经常出现在公众号和朋友圈里。虽然没有“天空之城”名声大,智利的Laguna Chaxa也值得造访。因为雨水多,玻利维亚的盐沼则更平整,积水后在反光的水面上照相仙境一般。Laguna Chaxa由于在干旱之地,很少下雨,所以盐沼凹凸不平,一块一块的,粗糙的表面更显沧桑。

智利境内很多火烈鸟,Laguna Chaxa也是看火烈鸟的好去处。身型婀娜身披红白的鸟儿们,优雅地踱着步,觅着食。不过跟肯尼亚成千上万铺满湖面粉嫩嫩的景象比,这里的鸟儿们就略显孤单了。

21-pic

Tatio 地热喷泉  (Geysers de Tatio)

我们跟的另外一个团是去看高原地热喷泉的。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热喷泉,南半球面积最大、世界第三大的地热喷泉。去看地热喷泉必须起个大早,因为上午才能看到烟雾缭绕仙境般的景象。车子来接的时间定的是四点半,意料之中的,等了半个多小时车子才出现在巷子里。不过还好,那个时间天空中仍挂满星星,就当夜观天象吧。

36-pic_hd

这回的导游是个原住民,五官长得立体标致,是个美女。乘车两个小时,一路往上爬,早上七点多的时候到达海拔4300米处。海拔上升1000米温度就下降6度,此时的温度低于零下五度。我穿了两条裤子,两件羽绒服,仍觉得冷。当我缩着头裹得跟粽子似的时,旁边一个大叔身着一件薄薄运动外套闲庭信步,啊,人与人的差别啊,苍天不公啊。

这里的地热喷泉面积真是大,一眼望去一大片都是。空气中烟气四处弥漫,它们从不同的洞口往上飘散,把空气染得朦朦胧胧的,景象很是壮观。虽然这些喷泉的温度都在85度以上,但也没把温度加热多少,我们仍是冷得不行。

地热喷泉的形成需要特殊的地理条件,所以世界上仅有少数地方有,最著名的要数黄石公园的了。一般来说,地热喷泉都在活火山附近,因为地下的岩浆是地热喷泉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表面的水通过地下的缝隙往下流,碰到被岩浆加热的滚烫的岩石,到达沸腾点的积水越来越多,最后冲出土地表面。

太阳总算出来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随着太阳的现身,也到了我们吃早饭的时刻。自然里没有小店,早餐是事先从山下带上来的。导游摆出小桌子,大家围着桌子吃。此时,没有什么比一杯热热的咖啡和茶更让幸福飙升的了。自制奶酪火腿三明治里的点睛之笔是牛油果酱,由导游现场制作。以前并不太喜欢牛油果的我,到了智利也不禁享受起了它的味道。牛油果酱在智利无处不在,热狗(这里叫Completo)里一定抹上厚厚的一层绿色,汉堡包也定有它的身影。

吃着吃着不知谁说了一句“今天是他的生日”,大家不约而同用西班牙语唱起了生日歌。西班牙语结束几个巴西人用葡萄牙语又唱了一遍。这时有人看着我们说:“中文呢?”,我跟啟迪又用中文唱了起来。我们一结束,法语的生日快乐歌声响起。一群只认识了几个小时的陌生人,在4300米带有阳光的寒冷里,为一个叫不出名字的男子用四种语言庆祝生日。这个场景,我想,我会记住很久。

在地热喷泉还有个特别的活动,那就是在喷泉水里泡泡。当然,在这个温度把自己扒个精光跳进水中的人得极具勇气。前一天的漂浮已经耗费许多元气的我们,这天没带游泳装备。在岸上看着大坑里耍得正欢的人们,还有那么点点后悔。

在“泡喷泉”的后头还有好多地热喷泉。这些比前头的分散,但每一个更加汹涌。它们四周都用石墙围着,不能靠得太近。可别说,这看似很安全的游览活动都有伤亡的历史,有四五个不小心的游客因走入滚烫的喷泉里牺牲了。这几个大喷泉的气势确实大,从地下有源源不绝的水冲撞而出,伴随着热水的,还有浓浓的白烟。

31-pic_hd

24-pic

34-pic_hd

37-pic_hd

死亡谷 (Valle de la Muerte)

加州有个死亡谷,智利也有个死亡谷。到加州时觉得那里灼热,智利的死亡谷比加州的还要干50倍。死亡谷门口的牌子写的是Valle de Martes (火星谷),跟另一种拼写Valle de la Muerte不同。这个入口就在我们营地旁边,我们看到了却以为是别的地方,跟着Google Maps开得老远,结果那里进谷的路得在悬崖边来回弯折。我们赶紧退回来,最后发现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后来发现,这里又叫火星谷。

死亡谷里兜了一圈只见到了两个骑单车的人,跟月亮谷热闹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车子只能开一段,最后走到高点需要徒步过去,那是一段长长的沙地上坡。此时室外温度35度,太阳炙烤,我们蜗牛般一步一步往上挪。半个小时的辛苦后,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不可言喻。慢慢黄土静静诉说着千锤万炼的故事。

对比上坡我们下坡时简直健步如飞。很快,我们便开着车在曲折的山谷里穿梭了,然后重新回到公路上朝下一个城市开去。

32-pic_hd

33-pic_hd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在San Pedro只呆了短短三天。在它周边可做的事情很多,呆上一个星期也不会无聊。不过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人生那么长,谁知道下次与San Pedro再见是什么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