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骑行日记|第16-19天,突破一千公里,通往太阳之路

一直在受阴面的我们,到达通往山口的最后大平台的那一刻,阳光洒满全身,这真是一条通往太阳的路啊。

第16天(6月27日),突破一千公里

距离:80公里

出发时间:10:05

结束时间:15:00

出发地点:Noxon, MT

结束地点:Libby, MT

爬升:543米

下降:602米

Screen Shot 2017-06-27 at 7.04.36 PM

何啟迪/文

昨晚我们很早就钻进了睡袋,可惜刚眯着老天就开始电闪雷鸣,刮风下雨。在帐篷里只听哐当一声,单车被风吹倒了。往常我们都会把车靠在树上,可能是连续多天无风无雨的好天气让我们有些掉以轻心,竟然没让单车依靠什么东西。

我们只得跳出温暖的小帐篷,冒着雨把车扶起来。然后找个安稳的位置重新把它们放好,方才入睡。这一路上我们与单车相濡以沫,我们得好好爱护它们。

早早起来,洗漱整理,跟营地工作人员道别,我们又骑回昨天吃冰淇淋的店里买卷饼当早饭和午饭。整个小镇就只有它一家了。除了卷饼外,老王又点了一个大冰淇淋吃,说吃了甜的整天心情好,骑车动力十足。除了补给营养和能量外,食物带来的愉悦感不也是很重要么?

这里是我们骑车经过的第三个州,叫蒙大拿州,英文是Montana,就是西班牙语里面“山”的意思。蒙大拿的西部在洛基山脉上,所以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全是山路,绕着大山上上下下。而蒙大拿的东部则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

image5351

今天路程不算困难,大约80公里。虽然基本没有平路,一个上坡连着一个下坡,下坡后又上坡,但坡度都不算大,骑起来速度挺快的。上午我们沿着Bull River,牛河,逆流而上。老王说炒股的人看到这个“牛湖”和“牛河”肯定高兴极了,而我想现在如果能够吃到炒牛河就好了。

绿绿的森林和清澈的河流,这其实跟之前在华盛顿时看到的风景很相似,开始有些审美疲劳的我们也没有像以往一样特别感慨山水如此多娇了。不过今天我们看到了Bighorn Sheep,大角羊。刚在路边看到小心大角羊在此出没的路牌后,便遇上两只小羊在马路旁犹犹豫豫的,想要过马路。其实,人类把水泥马路一修,附近的野生动物就减少了,不管马路两旁的森林保护得多好。

1.pic_hd

骑车跟徒步一样,身体做机械运动的时候,大脑却像放电影一般转个不停,时而播个励志片,时而播个历史片,甚至还来个科幻片。关于工作计划的,关于未来生活的,很多很多想法,回去要好好实行呢。出来行走,除了体会异地不一样的风情以外,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换一个步调和环境,得出另一角度的思考。

0630_2

一个大下坡后,我们便溜到US Highway 2,即美国2号高速公路的十字路口。从这里开始我们将沿着2号高速公路往东骑,伴随我们的是Kootenai河。Kootenai是当地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名字。这条高速路的路肩很宽,我们骑得相当舒坦放心。

0630_1

不知不觉就到了今天的目的地Libby了。这个全县(county)最大的城市,其实就一小乡村嘛。蒙大拿是真正的地广人稀,面积全美第4,但人口全美第44。Libby被称为“鹰城”,整个城里有各式大小、姿态的老鹰雕像,甚至麦当劳里面也有。美国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吉祥物”,让当地人又多增添了一份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0630_5

如很多典型的依靠自然资源的西北小镇一样,Libby过去的经济也是以伐木、矿业为主的。而如今这些日渐息微,旅游业逐渐增长。这里有一个大水坝,会吸引一些游客。

老王最欣赏的是,不论地方多小,多不起眼,或者是被人认为多稀疏平常的东西,都总会看到有关的介绍。我们住的小旅馆房间里面放着一本厚厚的指南,介绍当地的人、历史、经济和各种吃喝玩乐。字密密麻麻的,眼睛不好的恐怕要拿放大镜了。

5.pic_hd

在吃完饭回小旅馆的途中,我们竟看到了阿米什(Amish)人。他们的古典穿着打扮特别显眼。我们有点意外,印象里,他们不是在东部宾州那边吗,怎么跑到老远的蒙大拿了?原来,蒙大拿也有几处阿米什人的居住地,其中最老的一个社区就在Libby所在的Lincoln County,离这里往北大概90公里的Rexford。已有三十几年的历史了。

Amish-cancer-healthy-698x350

▲ 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阿米什许多人或许并不陌生,但我们还是大概提两句吧。简单来说,阿米什是基督新教的一个分支,他们的生活还保留着几百年前的方式,不使用任何现代科技的电子产品。比如不用手机,不开汽车。不过,现在也并非所有阿米什都不使用现代科技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能生小孩,一家生个七、八个再正常不过。

这种在大文化圈内,仍保留着具有截然不同文化的小社区的例子世界上并不少见。比如在秘鲁就有个德国人的小城叫Pozuzo,他们自从近百年前移民来秘鲁后,一直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封闭起来不跟秘鲁文化有任何接触。

对了,今天还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骑行超过1000公里啦!

0630_6

▲ 老何的座垫已经有了他屁股的形状。我的还没。

0630_7

▲ 我的新手套已经沧桑了

0630_7

▲ 我的耳朵变成烤猪耳了

第17天(6月28日),上下,上下,上下

距离:111公里

出发时间:8:10

结束时间:16:45

出发地点:Libby, MT

结束地点:Eureka, MT

爬升:1612米

下降:1430米

Screen Shot 2017-07-03 at 6.17.17 PM

王欣婷/文

有些事情,想象中很难,做起来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有些事情,以为很简单,后来发现也并不简单。

骑车过程中,我常有这种感觉。行程上简简单单的一天,也埋伏着一个又一个上坡。而那些让人想想就发慎的日子,骑完后也都活蹦乱跳的。今天就是这么一个想想就发慎的日子。

这一天,我们需骑行约110公里,并爬升超过1500米。网上看别人的日志,个个把从Libby到Eureka描述得痛不欲生。

备战的前一晚,我们早早熄灯睡下。但不知怎么的,我却一直熬到凌晨3点多才有那么点睡意。我平时很少失眠,左思右想不得缘故。唯一的可能是昨天麦当劳吃得太猛了。Bundle套餐有两个巨无霸,20个麦乐鸡,两盒薯条,才15美金。当时我和老何吃得尽兴满足,但没过多久就隐隐觉得上火。哎,真是岁月不饶人,吃个麦当劳都能失眠。

0630_4

早上6点我们俩就起了,一向精神的我上眼皮粘着下眼皮浑身无力。不过还好,一上路我便活了过来,一晚睡不好那都不是事儿。

面对这种骑行时间漫长的日子我是这么想的,平常上班也是早上8点多出门,晚上6点才回家,这还是不加班的情况下。我就当出去上个班呗。

地图显示路程需要7个半小时,减去早餐、午餐和路上景点停留的时间,最终我们竟然比地图显示的用时还要略少些。我们自己的期待是下午6点前到,结果五点不到就到了。

要说今天的线路难不难,我们真没觉得很难。不过,对比其他人,我们遇上了并不十分炎热的好天气。其他人的日志写道,当天的温度华氏度破百,也就是摄氏37度。而我们的温度还不到30度。

0630_8

前两天在新闻上看到,加州、阿利桑那州等西南地区已热得可以在户外煎熟鸡蛋,走路出门可能都寸步难行,更别说一整天户外骑车了。这个时节,穿越美国最好的路线,还真就是北方边界的州了吧。

对比之前的过山口,虽然爬升海拔相近,但今天的线路更轻松些。过山口时的节奏是:上上上上,下下下平。今天的节奏是:上下,上下,上下。上坡接下坡,并不十分磨人。

今天基本都沿着高速公路骑车,往常这是我最不喜欢的路。但这条高速上车少之又少,十几分钟都见不到一辆车。从Libby到Eureka一路向北,Eureka离加拿大仅有10公里。不知是不是因为太偏远了,这条连通两城的公路十分冷清。

但其实路上风景非常好,连路牌上都写着“scenic byway”(风景之路)。Koocanusa湖一直在左侧与我们相伴,它被群山半揽着,一会儿蓝,一会儿绿。骑了好一会儿,看看身旁的风景,似乎和半小时前的并没什么不同。以至于有那么一刹那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绕圈圈。

0630_12

0630_11

除了风景,沿途还有两个不算大的景点。一个水坝,一个蒙大拿州最长的吊桥。水坝并没多大,但介绍牌子讲得很是那么一回事。每天10点还有导游讲解。但这四下见不到一个游人。

0630_4

0630_2

0630_15

从到Eureka的那最后5公里开始,周围景象大变。两侧的湖和森林不见了,视野一下子无比开阔起来。边境之地的荒芜感顿时爬满全身。这里具有大家想象中的边界所具有的一切气质。

0630_17

今天的Motel和在Tonasket的那间十分相似,典型的美式乡下配置。加油站、便利店、餐馆、住房集一身,老板多赚钱,客人也方便。连check in都是去便利店里办理的。美国Motel基本都有这么个标配:微波炉。超市里的微波炉食品更是花样百出,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能微波炉解决。而且,走到再人烟稀少的地方,超市里仍有许多亚洲食物。我们偶尔吃吃泡面,非常满足。

0630_21

0630_20

第18天(6月29日),情调小城“白鱼”

距离:92公里

出发时间:9:30

结束时间:16:30

出发地点:Eureka, MT

结束地点:Whitefish, MT

爬升:800米

下降:680米

Screen Shot 2017-06-29 at 7.55.07 PM

王欣婷/文

美国营地其实挺“无聊”的,出发以来我们走的三个州里,不论走到哪儿,千篇一律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条水泥路把车和人引入森林,大树之中辟出一小块一小块的空地,空地上放木质长桌椅和烧火盘。每一小片地方编个编码,订了营地后,编码区域就都属于预定人的了。

在尽可能保留自然感的基础上搭建方便游人的设施,这是我最喜欢的。

我曾跟老何感叹过:“走到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营地都这么不错。”

“他们做什么东西都很多标准,不达标就过不了,按着标准盖就是了。” 老何道。

仔细想想,再大的国家,想要把各个角落都建设好也并没有想象中难。一套精细的标准套用于每个地方,并认真地执行,多好。

0630_14

有一次在营地吃午饭的时候,我上完厕所回来,还没去过厕所老何便问我:“这是没有冲水的干厕所吧?”

“你咋知道的?”

“因为我看干厕所都带有一个大烟囱。”

0630_4

今天的午餐同样在营地里吃。看着周围似曾相识的一切,我想到了这些。

这第十八个脚踩车轮一整天的日子,最值得一说的大概是到达目的地Whitefish的最后十公里了。我们这一路虽然都有公路,但称得上是柏油马路的很少很少。许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小碎石公路。要我说,真正检验一条公路的好坏,别用汽车,就用自行车去骑。每一个坑坑洼洼,每一点不平整,都刻骨铭心。

一般情况下,虽然公路不一定平滑如白纸,但车速快的地方基本都有路肩,没有路肩的乡村小道车则很少。而今天最后一段路”巧妙“地结合了以下所有元素:凹凸不平的马路(更确切地说是马路中间一切正常,但一到两边质量急转直下),小到可忽略不计的路肩,不慢的车速,没什么间隙的车流量,两个方向各只有一条车道,左转右绕,上坡之后是下坡,下坡过了是上坡。有人在自己的博客里说,那是整个Northern Tier里最烂的路。

虽然需要骑得全神贯注,但我也并不是很害怕,因为这些车还是很好的。而且这附近骑车的人特别多,过不了多久就能见到带着单车出行的汽车。骑车的人,自然会对我们多一点理解吧。

0630_1

0630_3

▲ 无相关图片,放点我路途中在铁轨上玩耍的吧

Whitefish是继Sandpoint后又一座特别有情调的小城。绿茵背后藏着红砖房,这在一向粗旷的大西部并不多见。Whitefish因Great Northern铁路1904年开始通往这里而建设起来。在建城后的几十年里,木材、铁路、农作物是这里的经济支柱。二十世纪中期,大的滑雪度假村盖起来后,旅游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0630_7

0630_15

0630_14

在我们发出关于骑行线路和行前准备的文章后,有人留言说了这么一句:“这一路没啥玩的啊。” 许多人看来或许都是如此,毕竟和黄石、大峡谷这些名声在外的国家公园都搭不上界。但如果亲自来走一趟,便会有不同的视角。并非真有惊世骇俗与众不同之景,而是每个地方都骄傲地介绍这里的值得一来。

当我们告诉今晚旅馆的前台小哥我们从Eureka骑过来时,他说道:“这一路风景可美了!” 我们倒是已看了十几天的森林和湖水,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旅馆里放了许多介绍当地的小册子,走廊里也尽是附近的风景照。

0630_5

西雅图出发以来,从“最美自驾线路”Cascade Loop,到山地自行车天堂Winthrop,到夏日清凉的好去处Pend Oreille河,到我们现在所在的Tobacco山谷,都是珍贵的景点呢。

0630_8

▲ 我们的今晚的旅店。Cheap Sleep Motel。这名字….

第19天(6月30日),路上游客最多之一的地方来了

距离:47公里

出发时间:9:10

结束时间:12:51

出发地点:Whitefish, MT

结束地点:West Glacier, MT

爬升:371米

下降:307米

Screen Shot 2017-06-30 at 9.17.21 PM

王欣婷/文

如何知道已进入著名景区?不用观察周边景观,不用研究地图,吃顿饭、看看物价就知道了。West Glacier是西边离冰川国家公园(Glacier National Park)最近的小镇,一切服务于来公园的游客。

0630_1

▲ 路上

一个冰淇淋球的价格从之前的一两美金,涨到了四美金。公园外头勉强才塞得下两辆单车的旅馆,价钱三位数起跳。公园里头的旅馆就更不用提了。营地价格低,但几个月前就只剩下仅可以当天去排队的位置了。

公园外的景色和一路过来看到的并无太大不同,期待明天进入公园去一睹真容。

今天中午在West Glacier镇上的餐厅门口,遇见两个坐在外头吃饭住在美国的加拿大人。进餐厅前,和以往一样,我跟老何一人先在外看车,一人进去打探情况。我们正在门口商量着,坐在旁边的加拿大夫妇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便跟我们说:“我们帮你们看车,这样你们就都可以进去点了。” 我们甚是感激。

0630_5

▲ 麋鹿肉汉堡。感觉还是牛肉好吃。

不过呢,在与我们沟通前,加拿大阿姨先问了句:“你们会说英语吧?” 她后来又告诉我们,和她聊了几句后,她便猜测我们是加州来的。在这北方边界上,遇上会说英语的亚裔,她的第一反应却是加州。可见这周边各地的亚洲人之少,也可见加州的亚洲人之多。

第20天(7月1日),一入冰川国家公园,首见“通往太阳之路”

休息日

这是个并不太轻松的休息日。由于我们不想把车锁在公园门口无人看管太久,到哪里都靠走。说是住在公园边上,走到能坐公园官方shuttle(穿梭巴士)的地方也花了一个小时。

33.pic_hd

作为一个“车轮子上的国家”,在美国除了纽约等几个大城市之外,用双腿在街上行走简直太阳底下的新鲜事。我们的旅店和对面的餐车隔着一条如滔滔江水的高速公路,为了吃点东西要用生命的力量狂奔穿越。

走到国家公园门口也没人行道,只能在公路的路肩上走。除了我们,只看到一对阿米什人也在走路。公园门票步行或骑车进入15美金一人,一辆却也只要30美金。他们每辆车都装一大家子,对比起来我们真的很不划算。而更不爽的是,我们出公园时发现有一条连接公园内部和West Glacier镇的自行车和人行道,这道完全绕过付钱的大门。

36.pic_hd

直到公园shuttle开上Going-to-the-sun Road (通往太阳之路),我才明白冰川国家公园为什么吸引了这么多游人。也是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久违的世界友人面孔,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等等。

80公里的Going-to-the-sun Road连接公园东西两个入口,它沿着山腰一路向上,直到到达海拔2024米的山口Logan Pass。它有多美,留到明天的日记再写吧。

35.pic_hd

▲ 先偷看一眼

而今天侦探过地形后我们做出的决定是:明天早上4点出发!由于公园管制,早上11点到下午4点从西边前往Logan Pass这一段禁止单车通行。下午4点再出发太晚,大部分人都力争11点到达。我们也不例外。我们最开始计划6点出发,后来为了保险起见打算5点出发,而现在的计划是4点。

为什么?因为进入公园后的路没有一丁点路肩,加上是周末,双方向车道都很繁忙,弯曲的山路虽然限制了车速,但也阻挡了视线。所以,我们希望大部队车辆还没来时就上到Logan Pass。

近20公里的斜度最高达到10%的持续攀爬,网上形容这是环法级别难度的,小小紧张中更多的是期待。

31.pic_hd

29.pic_hd

▲ Lake McDonald

32.pic_hd

▲ 熊出没

3.pic_hd

▲ Columbian Ground Squirrel 地洞里建“皇宫”般的家的小松鼠

1.pic_hd

▲ 山口的雪

第21天(7月2日),3点起床,找太阳去!

距离:82公里

出发时间:4:10

结束时间:12:40

出发地点:West Glacier, MT

结束地点:St. Mary, MT

爬升:1253米

下降:859米

Screen Shot 2017-07-03 at 5.16.05 PM

王欣婷/文

江湖传说,通往Logan Pass的太阳之路是Northern Tier上最难的路段之一。我们将其攻克,就似山洞闭关修炼多日,出山后可与武林高手们比试一番。

如果两个星期前来骑Logan Pass,我一定会痛苦万分地到达顶端,不过经过三个星期的训练,我晃悠晃悠就上去了。

美国骑行开始以来,我们几乎没有见过真正的黑夜,十点才天黑,五点天就亮了。但今天,我们在密不透风的黑夜中起床,在不开灯看不见脚底中跨上坐骑。3点起床,4点10分出发,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着。

到公园门口时我和老何互相照了相。此情此景和想象中不太一样,漆黑一片中只见带着荧光的衣物幽幽发闪。

37.pic_hd

我最大的弱点之一就是怕黑。听说我妈怀我的时候一人住在一整栋新房里,她老是提心吊胆的,我出生后便特别怕生人。现在我不怕生人了,但仍是怕黑。到现在柯南里的情景还经常浮现脑海让我毛骨悚然。

39.pic

老何骑得稍远一点我就喊他等等我,后来我干脆骑到前面。和昨天的车水马龙不同,此时一切都是宁静的,除了小鸟在草丛扑腾,和我们的车链子吱吱。偶尔也会有几辆车经过,我很好奇他们天还没亮到底是去做什么呢。或许他们看到我们也有同样的好奇。

前2个半小时都是平路,我们吭哧吭哧往前踩便是了。那么早出发,其实我们在弥补出发地点的劣势。等我们骑到离Logan Pass最近的营地已是早上六点多。头灯也关了,抓绒也脱了,天也不再漆黑。从这个营地出发的人,可以比我们多睡两个小时呢。

5.pic_hd

4.pic_hd

接下来便是连续上坡和视野开阔之处了。今天我最担心的并非上坡,而是右手边几乎垂直的悬崖,和来往的车辆。我脑子里不断重复我因恐高无法前进,最终被车运下去的场景。还好噩梦没成现实,我竟然还能一边骑,一边偶尔朝山谷下看一眼。

9.pic_hd

15.pic_hd

车辆从7点开始便渐渐增多,后来几乎是一辆接着一辆的。但由于对面方向的车仍很少,还不至于因为我们造成交通大堵塞。我暗暗庆幸出发得早,越晚就越难骑了。正是这个原因,早上11点到下午4点的车流量高峰期不允许单车通行。

13.pic_hd

我们是看着太阳一点一点照亮整个山谷的。山谷两旁用树木铺得绿油油一片,只是到了一定高度突然绿转灰,变成了硬朗的石头墙。这些石头山是千万年前,这里还都是水的时候,堆积到水里的物质一层一层叠加而成的。

10.pic_hd

往下看,山谷底端小河在流,但由于离得太远,它细小得就跟条扭动的小银蛇一般。再往远处,那就都是雪山了。入夏已深,雪只盖着一个一个山头,但在阳光下仍然刺眼。

16.pic_hd

一直在受阴面的我们,到达通往山口的最后大平台的那一刻,阳光洒满全身,这真是一条通往太阳的路啊。

由于我们出发的早,直到最后一个小时才开始看到其他骑行者。我们在最后几个观景台拍照时,被好几个人追了过去。其中有一位还特别好心地主动帮我们拍照,说到了山口再发给我们。等到了山口,已有零星一些骑行者在草地休息了。

IMG_0376

▲ 谢谢好心人帮我们拍了第一张骑车时的合照

聊天过后发现他们也从西雅图来,不过到波士顿去。线路和我们差不多,但他们的行程安排整整比我们少了2个星期。对此,唯一让我们感到一丝安慰的是他们有后勤车,东西不需要自己背。而且这样他们能骑又轻车轮又细的公路车,比我们跑得快多了。我们一路上都在说怎么没看到几个同样骑Northern Tier的大部队,现在总算见到一些了。

Logan Pass跨越大陆分水岭,是个标志性的分界。美国的大陆分水岭北起蒙大拿东部,南至新墨西哥,这些山脉像切蛋糕一样把美国大陆分成两块。分水岭西边的河流流向太平洋,东边的河流流向大西洋。

同时,冰川国家公园的水还是整个美国河流的源头的一部分。从这里的Triple Divide山峰,滴下一滴水后理论上可以分成三分,最终流入太平洋、大西洋还有哈德逊湾。

14.pic_hd

跨过Logan Pass,我们就即将面对一眼看到天边的大平原了。

17.pic_hd

3.pic_hd

Logan Pass另一边的景色很不一样,主要以St. Mary湖为焦点。St. Mary也是公园东边小城的名字。原本象征着孕育生命的湖水该给人生意盎然之感,但这里有好长一段却一大片一大片的死气,大火过后,绿色的森林干得发焦。

20.pic_hd

23.pic_hd

下坡没有想象中那么长,也就完全不需脚蹬地溜了20分钟后,又变成了上上下下。不过这样也好,陡下坡让我精神高度紧张。尤其这里一边是深渊,一边是对头车,侧风还不小。

到达St. Mary时才中午12点半,比想象得早得多。但仔细想想我们也已经出门8个小时有多了。

24.pic_hd

▲ 公园东边的入口。正午时再拍个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