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大高加索山下的那座小城

怎么形容舍基呢,说它是个安静的小城吧,它也有人潮涌动的噪杂市场;说它喧闹吧,转个弯就是无人的林荫小道。对我们而言,这种嘈杂与安宁的结合刚刚好。

1

在Şamaxı(沙马基)里绕一圈,我们过足了当明星的瘾。半个小时的路,我们要走一个小时。

修车的大爷,卖水果的大叔,骑单车的小学生,去练摔跤的小朋友,无一不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看,大部分面带着微笑,许多会说上一句:“Salam”。也就是“你好”。

“你们来自哪里啊?”

“中国。”

“你好!你好!”

能用中文说“你好”的人多得让我吃惊。或许是因为一带一路吧,老何猜测道。

“俄语?”

我们无奈得摇摇头。或许他们觉得我们会说阿塞拜疆语的机率很低,但对传播更广的俄语还抱有一丝希望。只可惜,当他们用俄语问我“你好吗“的时候,我琢磨半天只想出来一句不标准的“我爱你”。

我的高中有很多俄罗斯人,我曾经的室友也来自俄罗斯。以前我跟他们简单学过几句,现在什么也想不起来,除了一堆完全用不上的脏话。

DSC03228

▲ 好多人拉着我们拍照

“死缠烂打”功力最强的还是小孩子们,我们从酒店一走出来,四个年约七八岁的男孩子就一直跟着我们。他们一边在我们身旁打转,一边咯咯咯笑。我们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可惜他们里没一个能说英语的,我们也就只能跟他们嘻嘻哈哈而已。

这些孩子不像那些见到外国人就围着讨东西的非洲小孩,他们见到外国人的那种磕了药一般的激动与兴奋,我在其它地方从来没见过。他们互相之间交流着,对我们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语句,大笑着,打闹着。

游走在这些热情的问候中,我不禁好奇,中国的小县城居民见到外国人时,也会像他们这样吗?

沙马基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它曾是Shirvan地区的首都,也是俄罗斯帝国时期阿塞拜疆的首都。只是后来因1859年的大地震,首都迁至巴库。可惜的是,沙马基虽然从中世纪开始就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这里地震频发,留下来的古迹极少。

DSC03204

阿塞拜疆的《孤独星球》完全没有提及这里,网上对它的介绍也不多。我找到里,因为在从巴库到另一个我们要去的城市舍基(Şəki,英语:Shaki)的路上,它是在Google Maps看着比较大的城市。刚好我也不想老被《孤独星球》牵着鼻子走,便把这里定为了路上的一站。

阿塞拜疆的游客本来就不算多,沙马基那基本就是完全没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人见到我们都如此兴奋吧。

DSC03186

比起沙马基这个城市,来到这里和离开这里的路程更让人记忆犹新。从巴库到沙马基可坐小巴抵达,路上时间也就一个半小时。但由于这里的小巴没有固定的发车时间,人满了才走,我们等小巴开动就等了至少一个小时。不过,考虑到这里的交通费便宜得我为司机的生计担心,等久一点也没什么。从巴库到沙马基,车票仅需4玛纳(约16人民币)而已。小巴里也就装十几个人,一趟下来赚得真的不多。不过,想想地铁和公车只要0.2玛纳,巴士也算是“大笔开销”了。

近十一点上车,十二点多时巴士总算开动了。巴士一启动,我的睡眠模式不知怎么得也启动了。等我再一睁眼,窗外是大片大片的绿山。说绿它们已不及春夏时那般鲜嫩了,入秋已有些时日,绿色中夹杂点黄,绿色中带着点枯败。但这不代表山们不迷人。大片房屋,或者大片的任何人造之物,就算再设计精细、编排有致,和大片的自然比起来总是差上一节。不论是怎样的自然,不论是什么时节,当它们以最毫无粉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总是美得超越我的文字能力。

2

从沙马基到舍基(Şəki,英语:Shaki)之路可算是历经一番波折。根据网上信息,以及Google Maps显示,以及酒店工作人员的确认,我们需要在城市南边的车站坐去舍基的巴士。我们信心满满地乘的士来到巴士站,可这里仅有聚集在一起的小轿车而已。唯一一辆大点的巴士上还贴着大大的“Baku”。

“要去Şəki?” 小轿车的司机围了上来,一个接一个询问。自己包车价格一定不菲,我们连连摇头拒绝。

虽然那辆巴士写着“Baku”,但也只有它和我们寻找的交通工具长得一样了,我们只得找巴士司机寻求帮助。

“Şəki?Şəki?” 我们不断重复着唯一一个司机能听懂的单词。

一开始司机也无奈,因为他要去巴库。后来不知怎么的,外面的围观群众和司机商量后让我们上车。我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还是坐上了车。

关上车门,巴士启动了。此时我们仍然茫然,并不知道巴士要开往何方。试图和司机沟通也无果。“他不会要载我们去沙马基吧!” 我十分担心。那得付多少钱才够啊。

我们十分忐忑地在车上坐了五分钟后发现,司机把我们载到了另一个巴士站。这里看着才像样子嘛!好多辆巴士挤在一起。

到巴士站后,我们的巴士还没停下,而是踩下油门继续往前。刚开始我们还纳闷,后来发现他在追赶前面的巴士。我们在后面看不到它的目的地是哪里,但巴士司机看着有一丝去舍基的希望,便一直追,直到有了机会超车,从旁边看到巴士驶向的是另一个城市。于是,我们的巴士司机又掉过头来,再次把我们载回巴士站。在他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找到了去往舍基的巴士。

如果不是遇上好心人,我们真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正确的巴士站。网上的所有信息没一个提到了这里。巴士已驶出去好久,我与老何仍在感慨自己的幸运和这里人的热心。

9.pic_hd

从沙马基到舍基山路不少,但技术高超的司机速度不减,我的身体也不受控制地左摇右摆。过不了多久,窗外就出现雪山了。“雪山耶!” 我兴奋得叫出了声,仿佛是个从没见过雪的孩子。白亮白亮的雪刺着眼睛,但我却又忍不住一直盯着它们看。

沙马基到舍基车程大约两个半小时,快到舍基时渐渐开始有人下车。只需朝司机叫一声,司机便会在路边停下。每遇到这样的场景,我总会想起初中时坐小巴回家的时候。小巴也是随叫随停的,只需在人群中大喊一声“有下”。如果遇上路口有警察,司机叫一声“有警察”,站着的乘客齐齐蹲下。

停停走走多次后,我们来到了巴士终点站,舍基。

DSC03777

3

舍基是大高加索山下的一个小城市,人口几万。对比起沙马基,这里是关于阿塞拜疆旅游书的必提之地。我们本以为这里的游客定不少,但在这里仍然全是本地人的面孔。

来到我们在当地的住宿家庭,接待我们的是个70多岁的老奶奶。老奶奶头上包着修女般的头巾,身穿厚重的毛衣和丝绒长裙,佝偻着腰,时不时咳嗽几声。老奶奶一句英语不会说,我们自然也一句阿塞拜疆语也不会讲。噢不,我们会说“谢谢”和“你好”。

本来我定这个住宿家庭正是因为网上的评论说,这里的主人会说流利的英语。谁知道我们这次的家庭换了,我们只能跟老奶奶和她的家人大眼瞪小眼,以及不断点头微笑。

DSC03321

仔细想想,这或许是我第一次跟完全无法沟通的人住在一起,真是憋得慌。老奶奶人很好,我们一到就给我们倒茶还准备了当地小点心。“谢谢,谢谢”我们不断说着。

老奶奶和我们同坐在餐桌前,我们喝茶,她笑眯眯看着我们。由于无法交流,无穷无尽的沉默蔓延开来。这沉默让我坐立难安,总觉得应该说点什么。

于是我们找了Google翻译来帮忙。只可惜,老奶奶眼睛不好看不清屏幕,阿塞拜疆语又没有发音功能。我们改成了土耳其语,但老奶奶的反应老是跟我们打的问题没什么联系。看来Google翻译真是不咋可靠。

DSC03322

接下来的日子也都是如此。我们和一大家子阿塞拜疆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三日,却对他们一点都不了解。他们或许也想知道点中国的故事,也无从入手。

不过,往好的方面想,至少我们知道了当地人家的样子。老奶奶家自己有一大片地,由一层高墙围着,但大门从来不锁。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从治安这一点看,阿塞拜疆有点接近了。房子前头是种满果树的花园,上几步楼梯才进入房子的部分。在水泥楼梯前脱下鞋子,这让我想起伊朗电影《小鞋子》。电影里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也是这样把鞋子脱在楼梯下的。

对比起我们在厄瓜多尔乡下住的人家,以及我在中国去过的乡下亲戚家,舍基这户人家的装修算很讲究的了。厄瓜多尔人家只是水泥房子里放些家具而已,没有任何更多的粉饰。而舍基人家铺了木地板,我们的房间里贴着带花的墙纸,地上铺着占据房间一大半面积的织花地毯。自从看过巴库的地毯博物馆和瞄了几眼地毯商店里的价目牌后,我觉得每一块大一点的地毯都价值连城。

DSC03292

我们的住宿家庭面积不小,至少有个两百平米。最有意思的是,我们住的这栋和旁边的房子是连通的,到了晚上,从一扇门的另一边就窜出来好几个小朋友满屋子跑。根据我们推测,这些应该是老奶奶的孙子们,旁边的房子也住着亲戚。

虽然和老奶奶不能交流,但她仍然用各种方式照顾着我们,她关注的许多事情和中国家长一模一样。比如只要见到我们没穿袜子,她就指指我们光溜溜的脚,再指指她包得严严实实的脚,意思我们得穿袜子呀!

又比如吃东西的时候我们客气得小勺小勺地舀,她抢过我们的勺子,把我们的碟子盛得满满当当。

哎,真可惜没能跟她说上几句话。

DSC03735

▲ 阿尔巴尼亚教堂,在舍基旁的另一个小镇上

4

怎么形容舍基呢,说它是个安静的小城吧,它也有人潮涌动的噪杂市场;说它喧闹吧,转个弯就是无人的林荫小道。对我们而言,这种嘈杂与安宁的结合刚刚好。

来舍基前,我想着在这个大高加索山脚下的城市,一定能找到一些或长或短的徒步线路吧。结果还就真没有,我们只能在城里欣赏欣赏雪山和青山的模样了。

DSC03495

DSC03443

要说舍基有什么叫得出名字的建筑,那便是Shaki Khans皇宫了。这个皇宫于1762年建成,是 Hussein-khan Mushtad的夏宫。Shaki Khans皇宫不大,总共仅有6间房间。但它从里到外都建造精细,让人怎么看都看不够。

一走入Shaki Khans皇宫,我们马上被斑斓的色彩和绚丽的花园给包围了。朝着阳光的那面,都是用木头框和五颜六色的玻璃块拼成的彩色窗户,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也成了红的、绿的、紫的。房间里其它的墙面则填满了画,一丁点留白都没有。这些画是各式各样的图案,最多的是花草树木,绚烂得让人想要醉倒过去。

SONY DSC

▲ 图片来自网络

可能是担心对皇宫的破坏吧,我们参观的时候全程有个工作人员带着我们,每个房间没看多久她就把我们带入下一个。在皇宫里也就逛了十几分钟就被牵了出来。最让人遗憾的还是里头严禁拍照,我试图问工作人员能否就拍一张,她指了指头顶的摄像头,我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虽然在皇宫里头没法久留,但外面的小公园里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阳光的抚摸。公园里有两个百年梧桐,整个公园仅需这两棵树就能把树荫洒在每个人身上。这两棵梧桐比皇宫还高出一大截,树干粗得三个人才能抱住。这两棵梧桐是皇宫的同龄人,从皇宫建造起来开始,就立在门前守卫着它了。

DSC03581

DSC03623

DSC03553

要说舍基最让我们难忘的是什么,不是这华丽的皇宫,而是这里需要低头弯腰的公车。舍基这个小城的公共交通极其发达,有二十几条公车线路穿梭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只不过,这些不是你们想象中高大宽敞,一辆车比三辆轿车还大的那种公车,它们只是面包车而已。

6.pic_hd

这些面包车却身兼重任,常常载着二十几个人在街上跑。座位坐满了乘客就站着,噢不,是弓着、蜷缩着。

低着头、弯着腰、弓着背挤在面包车里,车子如果来个急转弯,我的嘴巴很可能亲上对面小女孩的额头;车子一颠一颠的,我的屁股和后面那位女士的屁股不断撞击、摩擦。在这样的亲密无间中,当地人也展现出崇高的尊老爱幼与互帮互助品质。如果有老年人上车,马上有人起身让座。坐着的人会主动帮站着的人拿包,哪怕是素不相识。这种公共交通里的革命友谊,我们在哥伦比亚也见过。

0.2玛纳(8毛人民币)任意坐,几乎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虽然舍基的公交车挤了点,但也算是物美价廉的好选择了。

DSC03498

5

说起物美价廉,是时候介绍介绍阿塞拜疆美食了。

阿塞拜疆被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个大国围绕,文化上在不同时期深受这三国的影响。而食物也是如此。刚开始我并太分得出来什么是真正阿塞拜疆本地的食物,什么是其它国家传入的影响。记得在一次和阿塞拜疆人对话时,我说:“你们的Lahmacun太好吃了!” 结果她淡淡地来了一句:“那是土耳其食物。” 土耳其对阿塞拜疆的影响之深,不论大餐厅还是小馆子都能见到土耳其食物,所以把它们看作阿塞拜疆美食也不为过。俄罗斯与伊朗的影响亦是如此。

汤:

来自广东的老何尤其爱喝汤,但别说好喝的汤了,有些国家连汤这种食物都是稀罕东西。而阿塞拜疆的汤则总会单独列出一栏,这让老何一看到菜单就兴奋得手舞足蹈。

常见的汤有这么几种:

Borsch(罗宋汤)。罗宋汤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必胜客里肯定有。罗宋汤源自乌克兰,在俄罗斯以及很多东欧国家都很常见,它在苏联统治时期传入阿塞拜疆,现在每个餐厅里头都能吃到。阿塞拜疆的罗宋汤味道浓郁厚重,油油腻腻的,比我在中国吃到的味道要丰富很多。

罗宋汤的汤底是骨头汤,通常会加入红菜头、包菜、土豆等蔬菜,当然还有肉块。一般情况下,罗宋汤都是汤里最便宜的选择。

DSC02233

Piti。Piti是阿塞拜疆传统美食,简单来说就是羊肉汤。不过这羊肉汤不是一般的羊肉汤,它是在瓦罐里熬煮而成的汤。汤里有大块的羊肉、鹰嘴豆、土豆等,还有藏红花提味。

喝Piti时,先把面包掰碎放在一个空碗里,然后将汤汁从瓦罐里倒出,淋在面包上。吃完面包喝完汤,再把里面的料挖出来吃。或者,一次把汤和料全倒出来一起吃也是可以的。

DSC03783

DSC02239

Kufta。这也是阿塞拜疆美食,牛肉球汤。汤里一个巨大的牛肉球,还有一个巨大的土豆。虽然看着料不算特别丰富,但汤的味道仍然浓郁,加入了许多香料的牛肉球也十分好吃。

5.pic

Dovga。阿塞拜疆传统美食,酸奶底加上香料的汤。说实话,这个汤我并不是特别喜欢,酸酸咸咸的酸奶汤,味道有些奇特。

DSC03082

Chigirtma。阿塞拜疆的鸡汤有很多种,这里介绍的是我们在一家格鲁吉亚餐厅喝到鸡汤。熬了几小时的鸡汤做底,然后放入大量蛋花即可。这个肉汤加蛋的做法让我们想起了山东糁汤。

3.pic

除了以上这些,阿塞拜疆还有饺子汤、牛骨汤等等。时间有限,肚子容量有限,我们还有太多没有尝试。

面粉类食物:

在阿塞拜疆的菜单上常有这么一个分类,“面粉类食物”,可见面粉类食物的重要地位。

Lahmacun(浪马军)。这是土耳其食物,简单来说就是土耳其比萨饼。它的做法和比萨差别不大,也是面粉做的薄饼为底,上面铺一层料。但跟比萨不同的是,Lahmacun上没什么奶酪,主要是牛羊肉碎。我们吃到的Lahmacun的面底极薄极脆,轻轻一掰就碎,羊肉碎带点辣味,香料味十足。

DSC01981

Khinkali(面皮)。根据我们的理解,Khinkali可以指两种东西,一个是现在要介绍的面皮加羊肉碎,另外一个或许更有名的食物,请看下一栏。看到Khinkali的图片时我别提有多激动了,看它的样子我以为自己拿到的是西北餐馆“西贝莜面村”的菜单。简单来说,它就是一层层面皮上铺一层羊肉碎。除此之外,最具当地特色的,是肉碎上的石榴粒。

DSC03047

▲ 右边这个

Khinkali(大饺子)。大饺子Khinkali源自于格鲁吉亚,这个食物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就是饺子。不过呢,这个饺子不是一般的大,一顿吃个四五个就能填饱肚子。它的形状和饺子也有点不一样,更像是加大加厚版的小笼包。

DSC03087

▲ 照的时候热气腾腾

Gyruza(小饺子)。来自阿塞拜疆的小饺子。它的个头比中国的饺子还小一点点,里头的羊肉馅鲜嫩汤汁肥,一口一个,几分钟盘子就空了。

DSC03047

▲ 左边这个

肉类:

Kebab(土耳其烤肉)。肉类首当其冲肯定是土耳其烤肉了。烤肉又分很多种,长条形的羊肉碎烤肉,一块一块的鸡牛羊肉,带骨头的鸡腿,烤羊排,烤内脏等等。这其中老何最喜欢吃烤羊肉碎,我最喜欢吃烤鸡腿。

这里除了烤肉也烤蔬菜,最普通的番茄都味道不凡,烤茄子里面放了一片肥肉让它香而不干。

DSC02413

DSC03681

4.pic

Doner。Doner这个单词指的是上面裹着肉,不停旋转的长条形烤架。客人点了单,店家就从烤架上刮一些肉下来。在阿塞拜疆随处可见doner,可以说是最流行的街头小吃了。在阿塞拜疆说起doner,指的是用面包夹烤肉这种食物。面包里除了肉,还涂上一层混有美乃滋的白酱和秘制红酱,放入西红柿和黄瓜片。塞好所有东西后,最后一步不能少,把面包放入面包机里热压,才算大功告成。

别看doner普通又普遍,好吃的程度可以差别极大。我们吃的第一家doner是当地网站推荐的,味道之惊艳,我们此后再没找到能与之媲美的。虽然制作过程一样,但肉汁的多少,面包的酥软程度等等,并不是每一家都能达到同样的水准。

Doner还是物美价廉的典范,那么满满当当的肉啊,也就1-2玛纳而已。

DSC03065

DSC03142

19.pic_hd

Dolma。Dolma不仅在阿塞拜疆常能吃到,也是地中海国家,以及中东等地的著名食物。在约旦我曾介绍过它,就是并不得我心的葡萄叶包肉。只是在约旦它的名字不叫dolma,而是叫warak enab。

在阿塞拜疆,dolma除了可以用葡萄叶包肉,还可以用包菜包肉,于是我选了包菜包肉。这次dolma不酸了,里面的羊肉碎一如既往的又香又嫩。虽然我在约旦吃的葡萄叶包肉非常酸,但问了两个阿塞拜疆当地人,他们都说dolma不酸。不知道是我们对酸的定义不同,还是这里的dolma味道就是不同。可惜我来不及再试一次了。

DSC03049

饭类:

Pilaf(抓饭)。抓饭除了是阿塞拜疆最有名的一道菜之一,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包括我国新疆等地。不过味道和做法是否都一样我就不知道了,只能等日后再探究。我们吃到的阿塞拜疆抓饭由用肉汤炖制的米饭和肉丁组成。

DSC03054

▲ 抓饭“开封”前的样子。这个面包感觉是我有生之年吃过最好吃的

甜点:

Bakhlava(果仁蜜饼)。来自土耳其的甜品。果仁蜜饼由一层层酥皮组成,每一层酥皮间加入碎坚果,外裹糖浆和蜂蜜。每一个果仁蜜饼小小的,用刀切成菱形。果仁蜜饼非常甜,我每吃一口都得喝一大口茶才能解腻。

DSC03058

Shekerbura。Shekerbura是一种饺子形状的甜品。它的外面用甜油酥做成饺子的形状,里面的馅儿则是各种不同的坚果和糖。

DSC02338

饮品:

红茶。阿塞拜疆人喜欢喝茶,非常喜欢喝茶。这里的茶馆很多,大下午的常见到一大群男人聚在茶馆里边聊天,边喝茶,边抽烟。

吃饭的时候这里也喝红茶,只是和中国人的习惯不太一样,他们喜欢饭后才喝茶。每次我们点茶的时候,服务生总要问一句是饭后上还是现在上。

阿塞拜疆人不泡茶,而是煮茶。把茶叶放入冷水中,把水煮沸后倒入大茶壶内,然后再把大茶壶里的茶倒入小杯子里慢慢品。这种小杯子细而高,是透明的葫芦形状。喝茶时,当地人会在茶里加入很多糖和一两片柠檬。

DSC03008

Ayran(爱兰)。酸奶里加盐水,这就是Ayran了。Ayran不仅在阿塞拜疆受欢迎,更是西亚、中东等许多其它国家人民心头爱。Ayran在我看来就是黑暗料理,老何倒是挺喜欢这味道怪怪的家伙。

DSC02407

Kompote(康波特)。用水果泡制而成的饮料,常用的水果包括桃子、草莓、酸樱桃等。

746995bd48133c9a4111

▲ 图片来自网络

P.S. 以上中文翻译来源于维基百科,如有不对之处,请高人指点。

我们在阿塞拜疆待的时间太短,也就只能蜻蜓点水般介绍一点皮毛了。这里许多餐厅的菜单有足足几十页,我们就跟抱着一本百科全书一样。继续研读百科全书,只能等下一次再来到这里了。

对了,在巴库找餐厅有个技巧,那些需要钻到地下室的馆子肯定好吃。

DSC03818

DSC0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