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老奶奶,80岁的老爷爷,让人温暖的一家人,让人想一待不走的城市。
第40天(7月21日),初入明尼苏达,鸬鹚镇、鹈鹕镇……
距离:98公里
出发地点:West Fargo, ND
结束地点:Pelican Rapids, MN
出发时间:7:50
结束时间:15:20
爬升:433米
下降:309米
王欣婷/文
纽约的人来自美国各地,也来自世界各地。话虽这么说,但在我极其局限的范本里,有些州的人从没遇过,这就包括刚经过的北达科他、蒙大拿、爱达荷等等。但同样遥远的明尼苏达却听过好几次。系里的一个老师来自明尼苏达,一个朋友的妹妹在那里念书。和我们一起徒步印加古道的一个美国人住在纽约和康州的交界,她也是明尼苏达来的。
有钱有能力又有想法去更大的地方闯荡的人,所受的教育不会太差,拥有的视野不会太窄吧?
今天我们正式进入明尼苏达,这是我们到的第五个州。和其它地方一样,我事先对这里了解不多。但我记得,在美国党派地图里,这里是万红从中一点蓝。Wiki上说,这里的人思想开放先进,公共事务参与度高。
我们还未和谁有过深入交谈,但这里和前几个州的不同已窥到一二。在今晚过夜的小镇Pelican Rapids不长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三个穆斯林,消失许久的西班牙语又飘入耳中,小镇上有一个专门卖墨西哥食物的超市。多元的美国又开始显现。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最易察觉的变化还是地形和风景的变化。写文章报道我们的Steve曾开玩笑说,北达科他州最高的树是电线杆。一路上,只要见到绿色的树群,我们就知道有城镇了,除此之外,只有一滚就到天边的平原。来到明尼苏达的第一天便打破了这一马平川。树多起来了,鲜绿鲜绿的。草原的粗旷变成了林中的清新。树林中定少不了湖,一个接着一个。明尼苏达昵称“万湖之地”,这不是夸张的比喻,这里真有上万个湖。
但庄稼地还是有的,玉米地长得高高的,把天挡了一半。明尼苏达也是粮食大州。
▲ 美国玉米地的分布
跨过大陆分水岭后,天气一直很干燥,40度的温度下蹬个100公里都不觉得身上出了什么汗。这种情况近几天来慢慢改变了,空气的湿度越来越高。湿热的天气对于广东人来说,那就是家乡的味道啊。只是,这味道又不是牛肉火锅,不要也罢。今天的温度看着数字并不高,最高的时候也就30出头,但早上8点开始我和老何已经开始喊热。粘粘稠稠的热来了。
今天继续逆风,已无需多言,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甩不走的跟屁虫。早上的骑行一切顺利,除了我突然发现生理期来了。中午停留的小镇叫Cormorant,就是中文鸬鹚的意思。这里来往的车辆看着都挺高级,一反以往的工人卡车,大奔就见到好几辆。除了本地人,湖边还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到了夏天,游人聚集在这里。
下午我们主要和各种各样的修路做斗争。一开始是整条路给铲了,只留了一条窄窄的抬高的水泥小道。小道有时候突然被切断,我就得下车推一段车。好不容易把这一段骑完了,没过多久,大大的“此路不通”挡在眼前。我们不想绕远路,干脆直接闯进去。
其实说是封路,仍有车跟我一样不顾牌子从里面开过。而且,这里头还有好多人家,住户肯定也得走这条路吧。土路也不十分难骑,但必须全神贯注,而且速度上不去。不过,最烦人的还是有车从身后超过时掀起的沙土。车子拍拍屁股一溜烟走了,只剩我们在生化危机的场景里挣扎。
今晚歇脚的小镇叫Pelican Rapids,鹈鹕急流镇。真的鹈鹕一只没见着,假的则满街都是。这里号称有“世界上最大的鹈鹕”,听上去真挺吸引人。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也只是个雕像而已。小镇只有一条街,但红砖老房子挺让人喜爱的。
等我们在镇上吃好喝好逛完回到旅店没多久,外头开始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房间跳电都跳了两次。在室内的我们长舒口气。中午打电话定这间镇上唯一的旅馆时,老板还说一小时后才能回复。如果没房,我们就要睡营地了。这样的雨势我们的帐篷肯定顶不住。
面对暴雨,有的人比我们镇定多了。往窗外看看,一个胖大叔还在烤香肠和面包,他全身已经湿透,但仍一脸悠闲地翻烤着食物。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地离开。
离大都市“双子城”越来越近了,心中好不期待。除了城市观光,我们还有人接待噢。
第41天(7月22日),一条接着一条的单车绿道
距离:123公里
出发地点:Pelican Rapids, MN
结束地点:Alexandria, MN
出发时间:9:30
结束时间:5:00
爬升:606米
下降:584米
何啟迪/文
因为重量都在后面,后轮磨损严重,前轮纹理仍挺新。于是,我昨晚费了不少力气,把两辆车的前后轮胎交换好。可是今天一早起来,看到老王车子的前轮扁了,又是一顿忙乎,把漏洞给补了,方才出门。
从可爱的Pelican Rapids小镇我们要往南骑到Fergus Falls,从那里开始便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一直连到目的地Alexandria。与旁边的北达科他州相比,明尼苏达州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满眼的绿色,各种绿油油的植物。还有多到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湖泊,有的长满芦苇,有的泛着波光。天空飞着鸟,偶尔飘来臭臭的牛粪味。这一切都让我想起小时候常去的外婆家,湿湿润润,一派生机勃勃。与此同时,蚊子也多起来了,即使我们在骑车,它们也追着叮,长袖衣裤它们全然不看在眼里。
Fergus Falls有一万多人。进入明尼苏达后,这里的小镇人口明显多了起来,商店和设施也丰富许多。水上活动,临湖住宅,观感比大草原的居住区舒适干净。可见水之于人类生活的重要。
明尼苏达州是自行车大州,在Fargo的时候我们拿了几本介绍在明尼苏达骑车的小册子,线路覆盖相当广泛,有很多专门的自行车道,不仅仅在城市里面,还有连接城市与城市的。
今天在Fergus Falls吃过午餐后,我们就骑上了专门的自行车道,叫Central Lakes Trail,长55英里,约88公里,连接到Osakis。在Osakis无缝连接另一条自行车道,叫Lake Wobegon Trail,长50英里,延伸到St. Joseph 。这整段自行车道总长105英里,合168公里。
在这条自行车道上,我们时而穿过茂密的树丛,时而穿梭于田野,时而在长满芦苇的湖畔。没有其它交通的干扰,骑得格外的舒服,也可以好好地边骑边聊天。老王说,如果这条道可以一直护送我们到纽约就好了。其实我更想说,如果每条高速路旁都盖上这样一条自行车道或者徒步道就好了,成本上考虑也不会增加太多,关键是有没有想法去照顾更多人的需求。
如我们之前说的,这里的小镇很喜欢弄一个与其历史相关的吉祥物,Alexandria也不例外。刚骑离自行车道,进入小镇马上可以看到一个巨型的维京人像,介绍道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维京人像。当地人相信最早14世纪维京人来过这里,所以这维京人像上写着大大的”Alexandria birthplace of America”,意思是Alexandria是美国的诞生地。不管这是真是假,反正我们在这人像旁玩得挺开心的,拍了好多照片,就像去了主题乐园一样。
▲ 城市法院
第42天(7月23日),乡下人进城
距离:111公里
出发地点:Alexandria, MN
结束地点:St. Cloud, MN
出发时间:9:00
结束时间:16:30
爬升:305米
下降:417米
王欣婷/文
在出发前,我们有精确到每一天的行程,当晚不论是旅馆还是营地或是人家,都已预定或计划好了。我什么事情都喜欢提前老久安排好,不然就全身不舒服,坐立不安。美国骑行部分的计划基本是老何做的,但我这个包工头非常啰嗦。
路上的其它骑行者大多和我们完全相反。“你明天骑到哪里啊?” “我还没看地图的,看完再跟你说。”
翻过大陆分水岭前我们每天紧跟计划,分毫不差。过了分水岭后,我们渐渐发现风的重要性,开始一次次取消预订。顺风的日子不多骑一点,等着逆风的日子再骑,这样的苦头我们已经尝过,以后能避免则避免。
今天就是这么一个改变行程的日子。原定今天路程不长,才六七十公里。看看接下来几天的风向,仅有今天刮西北风,也就是吹着我们走的风。虽然昨天的路程破百,但今天还是继续一鼓作气再推进一把吧。
直到最后几公里,我们一路继续被单车绿道保送。绿道两旁小树林繁茂,葱郁的时候能把头顶的天给遮住。有时候也有湖从身旁出现,但这里的湖面上许多都盖着漂浮物,并不清澈透明。
自从进入明尼苏达起,路上的小镇数量急剧增加,一个上午能路过四五个。不仅小镇多,每个镇上都有加油站和餐厅,这也是我们最关心的。而在北达科他,虽然地图也散布着好多名字,但小镇上除了几个厂房什么都没有。
除了小镇之多,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镇上的教堂。几乎每到一个人多些的地方都有,几乎都在最显眼的位置,几乎每个都崭新的。不过,虽然都是基督教堂,确是不同的分支。看到最多的是路德宗(Lutheran),新教的宗派之一,源起于马丁·路德。明尼苏达的早期移民大多来自北欧,自然也把他们的宗教在新大陆传承下来了。
▲ 路德宗(Lutheran)
▲ 天主教的则气派很多
今天的中餐我们在加油站旁的椅子上吃。现在我们又寻觅了新的午餐吃法,带上大超市买的韩国泡面,到加油站蹭水蹭微波炉,热乎乎的面条就完成了。
在这条绿道上,我们看到了出发以来最多的骑行者,不过几乎都是住在附近出来溜达游玩的。城市周围有一条上百公里的绿道,真好啊。
▲ 绿道上还有小“图书馆”呢
今天的目的地St. Cloud,神圣的云,是个大城市。城市本身人口6万多,加上周边辐射的人群,就得上十万了。按照亚洲城市标准,当然也不算什么。但老何一来到这里,马上开启“乡下人进城”模式,关都关不掉。
“哇,这里有Panda Express!” “哇,这里有Applebee’s” “哇,这里有Five Guys” “哇,这里有Coldstone”…… 我瞟了他一眼,说来说去,也只是遍地开花的连锁店而已。
“你说吃哪家啊?好难抉择啊” 他仍然沉浸在兴奋的情绪里无法自拔。我们的行程得加快进度了,要不然,到纽约那天我担心他会晕过去。
▲ 可惜此Albany非纽约州首府Albany
第43天(7月24日),沿着密西西比河蜿蜒向东
距离:89公里
出发地点:St. Cloud, MN
结束地点:Anoka, MN
出发时间:7:50
结束时间:15:20
爬升:341米
下降:398米
王欣婷/文
从昨天开始我们已偏离Northern Tier的官方线路,今天继续。Northern Tier的线路已带我们翻山越岭3000多公里,大部分时候它都是个不错的领航员,但它也有个问题:任何大城市能绕则绕,哪怕是绕个十万八千里。
明天我们就要进入Mineapolis和St.Paul了,这两个地方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所以又叫双子城(Twin Cities),两个地方和在一起叫更方便。这里是明尼苏达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60%的人都住这儿。这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听说还非常漂亮。就到门口了,Northern Tier的线路却偏偏要绕开。不过这回我们不能再听它的了,不仅因为想去看看,还因为要去St.Paul找人。
和我们一起走印加古道的Laura的父母刚好住在St.Paul,她特别热情地邀请我们去父母那住,我们毫不客气地答应了。
虽然没有跟着Northern Tier的线路走,今天的路程大部分都适合骑行,有一大段还是专门的单车线路,叫MRT,Mississippi River Trail(密西西比河小径)。我们看网上其他人的日志,基本都是跟着Northern Tier的线路走的。但骑到这些大城市也不进去看看,不觉得可惜吗?横穿美国,不仅仅只是从A点到B点而已吧。
当初看到我们的北方边境线路上也有密西西比河时,我有点惊讶。在我的印象中,和密西西比河产生关联的都是南方的州。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它这么长。它从明尼苏达发源,途径10个州,最终在路易斯安那流入墨西哥湾。发源地Lake Itasca只是一个小湖而已,很难想象从这里孕育出世界上第四长的河。
虽然我们今天一路都沿着密西西比河蜿蜒,但由于树木和房屋的遮挡,几乎看不到河。直到进入目的地Anoka前,我们才来到了河岸旁。河水这里宽有几十米,不清澈见底也不浑浊得黄兮兮。河岸两旁都是绿树,这让河水一下子变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而不是滚滚河水向南流。
习惯了北达科他真真正正的只有几个房子的小镇,明尼苏达的小镇不断让我们“哇,哇,哇”。今天的Anoka已不完全算小镇了,路上的车排成长队特别繁忙,跟与世无争的小城全然不同。我们已进入双子城大区范围,这里应该住了很多在城里上班的人。
继续延续我们前几天看到的风格,Anoka绿树成荫,或大或小的房子藏在绿荫里,门前的草坪修建得平平整整。路过一片住宅区,我们以为一头扎进富人聚集地了,钻出来后一看这里的名字,叫Community Park,那应该并不是特别高级的地方,但已经打理得非常好了。
双子城近在眼前了,我心中充满了期待。
第44天(7月25日),这个城市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美
距离:45公里
出发地点:Anoka, MN
结束地点:St. Paul, MN
出发时间:9:30
结束时间:3:03
爬升:179米
下降:172米
王欣婷/文
双子城大概是全美国对骑行者最友好的城市之一了。这个包括郊区人口三百多万的城市,骑起车来仍心情轻松自在。打开Google Maps的显示自行车绿道功能,地图上密密麻麻被绿线填满了。
我们从城市中心地带穿过来到Betsy和Michael家,一路上要不有单独分出来的自行车道,要不在车道上留出一条只可自行车通行的道,最差的情况也会在车道上画个大大的自行车图案,表示这里也会有自行车共用。好多地方还有牌子写着显眼的“右边车道仅限自行车”。我看了受宠若惊得都要老泪纵横了,就像是被呵护在手心的宝贝。城里骑行者络绎不绝,有的当作运动,有的只是通勤。有这么好的基础设施,骑行者自然很多。
▲ 进城啦
这个时节的双子城非常漂亮,整个城市都被包裹在鲜嫩的绿色之中。密西西比河岸边全是骑车、跑步和散步的人。河岸边还有一个保留了曾经的工厂的区域,它们让充满欧式住宅的这里又有了不一样的味道。Mineapolis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密西西比河也为生产帮了大忙,即用来水利转动磨坊,又用于运输。
▲ 纪念碑
▲ 密西西比河
明尼苏达州的居民们的德国和北欧血统在建筑中表露无遗。骑入Betsy和Michael所在的区域,感觉一下穿越到欧洲一般。这里别墅的面积并不都很大,房子和房子之间的距离也挺小的,但每一栋房子都不一样,都各有特色。不像新住宅开发区千篇一律的美式板房,这里的房子就像从欧洲空运过来的一样。不过的确如此,它们大多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的欧洲人建的,距离现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我们就跟走进童话故事里一样,随便站在一个房子门口,仿佛会有七个小矮人从里面钻出来。
这条长约八公里的街叫Summit Avenue,是美国最大的一片维多利亚风格建筑群。除了别墅,还有众多教堂,以及学校。每一栋建筑,都值得驻足看上好长时间。Summit Avenue有多珍贵?这里的房子外观是不能随便改造的,想要改造必须申报并审批通过。对此我举四肢赞同,谁知道有多少审美清奇的土豪要大刀阔斧越弄越丑呢。
7月25日的下午3点3分能来到St.Paul的Summit Avenue就跟做梦一样。和几个月前定下的日期一天不差,和我事先告诉Betsy的时间只晚了3分钟。因为一连串的缘分,我们能来到这里,在以前从没想过会来的双子城当地人家房子里睡上两天,现在想想也很不真实。
到Betsy她们家前,我们先在城里的火锅店饱餐了一顿。老何念叨火锅已经很多个月了,大概从出发后的第二天开始吧。这下他终于可以有几天不提火锅的事了。
和我们一起走印加古道的Laura已经五十多岁了,她的爸妈至少也七十有多。Betsy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手脚麻利,上下楼梯蹭蹭蹭一点不费劲。Michael老态一些,但也还算健康。后来我们才知道,Michael已经80岁了,而且今年才正式退休。
Betsy把我们安排在地下室的一个大房子里,带我们进去前解释了一大长串:“我问了每一个孩子应该把你们放在哪个房间,他们所有人都建议那里。那里你们有自己的空间,不会被我们打扰……” 因为在地下室,她非常担心我们觉得不开心。但其实这里特别好,床铺、沙发、电视、独立厕所,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健身器材,但我们肯定碰都不会碰。
原本晚餐定在院子里烧烤,谁知老天爷很不给面子,又是下雨又是打雷闪电,室外晚餐不得不改为室内晚餐。但烧烤炉只能在外面用,大雨磅礴下老爷爷一人把肉都烤好了。这些我们直到吃饭才知道,此前Betsy让我们在客厅里和她另外两个朋友聊天就好。
简单的烤肉和青菜沙拉,我吃出了五星级酒店的味道。就算只是沙拉,里头放足了调味料。
Betsy的朋友们是她的大学校友,包括Michael在内全都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明尼苏达大学我们已骑车路过,既在市中心又有大校园,橄榄球场外墙用红砖砌成,几个造型奇特的现代建筑立在广场上,医学院门口停满了自行车。
Betsy的朋友Peggy是挪威后裔,而且只是第二代而已,她爸刚来这里时一句英语都不会说。说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涌入的其他移民时,大家都表示支持。“越南人、中国人等等,给这里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还有美味的食物!”
不过,更近期的大批索马里难民的到来却有些复杂。他们黝黑的面庞以及女性的黑面罩和黑袍子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Peggy说,许多索马里人在这里当的士司机,但有人拒载手提啤酒的乘客,因为那违背了他的信仰。还有超市的穆斯林工作人员不愿碰猪肉。对于这些人,Peggy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尊重你的文化和信仰,但既然来到他人的国家和社区,就应该做一些妥协,就应该努力融入。我们努力接纳,你们也要做出相应的努力才是。” 她的话,我觉得挺在理。尊重,也是相互的。
▲ Betsy和Michael家外观和内室
第45天(7月26日),走街串巷深入St. Paul
王欣婷/文
休息日
我跟老何原本计划了好半天休息日要去干点什么,后来发现全是多此一举。Betsy已经帮我把行程都安排好了。
坐在车里,我们一边看两旁缓缓移动的建筑,一边听Betsy说城市的故事,家庭的八卦,国家的状况。
选举中,Betsy投了Trump。这是我们遇见的第一个把票投给现任总统的人。我曾对着电脑屏幕前的新闻心中问过无数个为什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把票投给Trump?现在我见到了,但我对她的喜欢不减丝毫。
Betsy今年已70岁,今天我们问出了准确的年龄。在湖边徒步时她走得飞快,环了一圈后她感叹道:“这是我走得最慢的一次。” 我跟老何已是大汗淋淋。这个身体仍十分健壮的老人家依然在好几个学校教书,一个星期教个三天。她最喜欢的是贫民窟的一个特殊学校,里头的孩子90%是黑人,还有许多来自柬埔寨的移民家庭,白人小孩只有几个。
“这些柬埔寨小孩真的好可爱,好可爱。而且非常聪明。” 她说道。
“那里读书的人穷得响叮当,一点钱都没有。” 她继续说着,“但我特别喜欢那些孩子们。这也是我喜欢回到双子城的原因。” Betsy和Michael冬天去加州住,夏天又回到这里。冬天的明尼苏达冷得都不适宜居住了,去年圣诞假这里零下30度。
Betsy也去全州最好的私立学校教书。这里的幼儿园一年就要两万多美金。在此之前,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的她十分抗拒这个别人给她的提议。“你就试试嘛”,她朋友一再说。后来她去了。她发现,学校价格虽然昂贵,但如果能供得起,这个钱值得。
“学校具体好在哪里呢?” 我们问。
她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这个星期大家一起学习玛雅文明,老师会请来真正的玛雅原住民给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文化,中午吃当地食物,教室里布置成玛雅文明的样子。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去不同的国家参观学习。等等等等。
眼前这个为Trump投票的人和我想象中的太不一样。明尼苏达常年都在民主党阵营,Betsy说投票给Trump这事她连最好的朋友都不敢告诉。但她自有自己的原因,“我们国家面临很多问题,来点改变说不定好呢。哎,我也不知道。”
有些时候,和不同的人聊聊天,比在新闻里获得的信息更多。
在车上,Betsy继续跟我们介绍着城里的一点一滴。渐渐的,我们发现我们混入上流社会了。昨晚的朋友Peggy的前夫可不简单。“这是Peggy前夫的房产”, “看到那个房子了吗,这是全州最老的房子,也是Peggy前夫的” ,“你看这个餐厅,东西超级好吃,这栋楼是Peggy前夫的”, “还有这个、这个、这个” …… Peggy没离婚时住的房子我们也看到了,用小城堡来形容不为过。
今晚天气转好,我们终于完成了在花园里用餐的计划。爬满藤蔓的架子下,我们围坐在一起。鸡肉是Michael烤的,Betsy做了当地特有的Wild Rice(样子像长长的米饭)和玉米棒子。鸡胸肉烤得这么嫩实在不多见,怪不得明尼苏达以及周边的州盛产玉米,甜得不行。
▲ Wild Rice 加上洋葱和蘑菇
我们又说起了Laura,说起丧夫之痛。直到今天,我和老何才知道她已故的老公跟她爸是同龄人,比Laura大了二十多岁。但Laura和他老公几乎24小时腻在一起,自己的朋友并不多。Neil的离开,对她的打击太巨大了。走完印加古道是治愈的一部分,Laura把这趟旅程看得极为重要。我们很庆幸能陪她走上一段,也很庆幸因此结识了这让人温暖的一大家子。
▲ 明尼苏达州议会大厦
▲ 美国最大的教堂之一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where you went after our meeting on the Great River Trail!
Enjoying your blog, Google translate makes it possible😎
Good luck
Tim
Thank you Tim! It was nice meeting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