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我在巴塔哥尼亚徒步之Mount Fitz Roy

我所读的巴塔哥尼亚有变化无常的残酷天气,广阔无人的天地,穿心入骨的孤独,和怪诞荒谬的物种和人群。说到底,这里让人害怕又敬畏,因为直到100多年前,人类对这地球最南端都了解甚少。

关于巴塔哥尼亚

对于许多人来说,巴塔哥尼亚是心中的圣地,这辈子必须要去的地方。而对于更多人来说,这里太过陌生,或许从未耳闻,或许只是模糊的概念。

巴塔哥尼亚,南美洲最南边的一片区域,跨越阿根廷和智利两国,它大得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一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这是阿根廷三分之一和智利二分之一的国土面积的结合。在这从南纬38°到54°的地方,有草原、有冰川、有森林、有湖泊、有雪山、有花岗岩大岩壁、有羊驼、有秃鹰。但这么大的面积人口却很少,只有两百万。

巴塔哥尼亚经典书籍《In Patagonia》的作者Bruce Chatwin写道:“这里是人类从起源之处迁徙最远的地方。” 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巴塔哥尼亚都被看作荒蛮之地,少有人问津。就算是争抢着扩张领土的阿根廷和智利也不愿多看它几眼。为什么?因为环境实在太过恶劣和残酷。英国航海家Pringles Stoke在日记里这样写:“这里的天气让灵魂死去。” 最早移民来巴塔哥尼亚的威尔士人说:“在这里,人不可能开心。”

但就算如此,老早老早以前就有人生活在巴塔哥尼亚了。早在14,000到10,000年之间,巴塔哥尼亚原住民的祖先来到南美大陆最南边的土地。原住民们过着狩猎采集的漂泊生活,靠打羊驼(Guanaco)、美洲驼(Rhea)等动物为生。1520年,麦哲伦的航海舰队来到巴塔哥尼亚,这也是欧洲人和当地原住民的第一次接触,而巴塔哥尼亚这个有些绕口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Antonio Pigafetta在航海日记里记录,麦哲伦将他们所遇之人称作Patagón,所到之地取名Patagonia。

根据流行传说,Patagón源于葡萄牙语里“大脚”的意思。与麦哲伦打了照面的原住民是Tehuelche,他们手长脚长身材高大。冬天他们穿羊驼皮毛做的大鞋子,走在雪地里脚印好大一个,天真的欧洲人就真以为他们的脚特别大了。当然,这只是猜测的理论之一,但至少我们对原住民Tehuelche多了一点了解。

在读关于巴塔哥尼亚的历史时,最让我惊喜的,是原来这里跟那么多我熟悉的人和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达尔文22岁就跟着FitzRoy船长航海到过巴塔哥尼亚,并写下这样的文字:“在那些深深烙入我脑中的景色中,没有什么能超过原始森林的壮阔,不论是在生命力旺盛的巴西,还是在死亡和腐朽盛行的火地群岛(作者注:火地群岛是巴塔哥尼亚地区的一个省)。他们都是装满自然之母杰作的神庙 - 没有人不会被这些孤寂所感动,发现人类不仅仅是身体的呼吸。” 在这趟长达4年的环球旅行中,达尔文慢慢形成了物种起源的想法。

《小王子》的作者埃克苏佩里多次飞过巴塔哥尼亚这片土地,他在未发表的手稿里写道:“阿根廷南部的民族是我见过最高尚的。” 也有人认为,《小王子》图画里的许多景象是巴塔哥尼亚激发的灵感。比如那个尖尖山峰向外凸出的星球,就很像巴塔哥尼亚锋利粗旷的花岗岩石壁。

马尔克斯的第一本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灵感源于和麦哲伦一起航海的Antonio Pigafetta的日记。日记里写得都是奇形怪状的东西,用马尔克斯的话,“有蹲坐着的长肚脐眼的猪,有在配偶背上下蛋没有脚的鸟,有嘴巴像勺子没有舌头的鹈鹕。” 这广袤又孤立的土地上真实的怪诞,跟马尔克斯描画出的世界,确实有那么多相似之处。

对我来说,第一次知道巴塔哥尼亚是因为《180度以南》这部纪录片,服装品牌北面和巴塔哥尼亚的创始人从美国一路南下到达这里,并成功登顶Mount Fitz Roy,他们是史上第三组。巴塔哥尼亚无愧登山者的圣地,多少人一次又一次来到这里,或满载而归或铩羽而去,但不论是否登顶,登山的过程是最迷人的。对比喜马拉雅的高海拔山脉,对许多人来说这里更具魅力。借用登山者和作家Gregory Crouch的话,因为”富有的业余爱好者不能用钱堆切出一座座山顶,只有年复一年的高山训练才能登上巴塔哥尼亚的山峰。” 是啊,当每年通过向导和背夫的帮助登上珠峰的人越来越多,巴塔哥尼亚的一座海拔3133米的Cerro Torre需要十几甚至几十次的尝试,一年登顶人数一只手能数完。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看到的巴塔哥尼亚与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和科学大发现时代的博物学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太多的不同。我所读的巴塔哥尼亚有变化无常的残酷天气,广阔无人的天地,穿心入骨的孤独,和怪诞荒谬的物种和人群。说到底,这里让人害怕又敬畏,因为直到100多年前,人类对这地球最南端都了解甚少。

2017年,在旅游旺季的盛夏,呈现在我眼中的巴塔哥尼亚更加“文明”一些。虽然它的风仍吹得毫不留情,但在有车、有房子、有攻略、有旅游业的今天,除非深入无人之境,那种荒蛮和孤独之感不再那么浓烈。当我们越来越无所不能,是不是也少了一份荒诞的想象?

1.pic

▲ 冷!

Fitz Roy 徒步,到达

百内国家公园(Torres del Paine National Park)的徒步线路the W 和 the O名声在外,多少人向往之。但听说Fitz Roy周边的户外线路甚至更甚一筹,美国攀岩时的拍档来过之后也强烈推荐一定要来Fitz Roy。说是这里比百内更原汁原味,更与世隔绝一些。我们便定了三天两晚的徒步露营。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坐飞机到El Calafate,然后下飞机后直接从机场坐车到Fitz Roy脚下的小镇El Chaltén,车程约3个小时。从机场到El Chaltén的车真是观光交通两不误,还真是第一次见巴士开一会儿就让客人下去拍照的。看到好的观景点、有野生动物出没,全都停车,这一路至少停了四次。

El Chaltén是个典型的为户外和旅游而生的小城,1985年才建立。城市很小,就两条街,房子建得挺美式的,板条房。街上基本就三样东西,旅店、餐馆和商店。El Chaltén离户外线路有多近?从这里出发,四面八方好多线路全都不需要再坐车,步行几分钟马上就到。

小城四周都是山,Fitz Roy也看得清清楚楚。作为这个山脉的最高峰,它总是特别突出。细细高高直插天际,比周围其他的山峰都要霸气。别看它只有3359米,难度可不小,每年才几个人可以登顶。

除了Fitz Roy,其他连绵的雪山也为小城构成一幅完美的背景。

2.pic_hd

3.pic_hd

4.pic_hd

▲ El Chaltén

巴塔哥尼亚的风是出了名的,光看网上的帖子总抱着一丝大家是夸张的希望。但一下飞机,我们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太舒服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时忘了看天气预报,直接按着夏天的行头就上飞机了,裤子是在老挝买的那种超薄民族风裤子。降落前机长广播,温度一报才个位数。说好的夏天呢?夏天呢?

同一天里,我就从短袖变成了羽绒服。虽然我内心是抗拒的,但也无可奈何了。

El Chaltén给我们的一大惊喜是,虽为山边小城,它的食物竟出人意料的美味,甚至比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好。刚到的当晚时间已晚,加上现金紧缺(这里很多地方不收卡),随便在路上找了个只有吧台座位的小店。

等了半个小时饭菜才上,这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这烤肉竟然如此好吃。不知道除了盐是否还放了其他东西,但味道很足,香得仍吃得出炭火味。啟迪点的烤鸡三明治,那鸡又嫩又香,是这段时间吃过最好的。这些主菜还不是高潮,念念不忘的是厨师端上来的三种酱,一个Chimichurri,是阿根廷的特色,这才第一次吃到。另一个是香芹和大蒜浸泡在橄榄油里的酱,也是第一次见,蒜味强烈得让人吃着难为情,但那是冲击味蕾的浓烈的好吃。最后一种酱味道也很不错,看着像水果沙拉,其实也是咸的。

Recently Updated3

这家小店在El Chaltén并不算得什么,我们吃的时候人也很少,可见这里好吃的店子之多。确实,我们第二天中午又尝到了美味,仍然是在没有特意查攻略寻觅的情况下。点了两人份的烤肉(是的,到阿根廷后完全变成肉食动物了),端上了是超级有新意之作。堆在最上面的是薯条,旁边有半熟的鸡蛋和炖料,拨开云雾,最下面才能找到两大块肥厚肥厚的牛肉。

9.pic_hd

好了,不说吃的回到正题,露营准备。其他装备我们都有,只需要买三天的吃的,也就是2顿早餐、3顿中餐和2顿晚餐。原本一路带着锅炉就是为了这次露营准备的,但后来再三斟酌决定直接吃冷食来得方便。一是不用气不用锅减轻很多重量,二是天气预报接下来两天都有雨,加上大风是常态,可能生火做饭也不方便。

El Chaltén超市里的东西简陋得不行,面包只有一种,西红柿挑十个能有一个是没啥残缺的,其他东西的选择也很少。不过还好,找到了我最爱的salami香肠,只要有salami加面包我就知足了。食物我们准备的也不多,一切从简,能大概吃饱即可。

徒步第一天

Screen Shot 2017-01-10 at 4.13.38 PM

▲ 徒步线路图,绕一个环线

FITZ ROY TREKKING

▲ Suunto 记录

我们运气很“好”,前两天都艳阳高照,等到我们要出发的这天一早起来就阴阴沉沉、乌云密布。不过还好,风似乎比昨天要小。根据地图信息,只需要四小时即可走到营地。到营地搭好帐篷,放好东西,轻装登上Laguna de Los Tres,我们取名“湖泊三兄弟”,那是看湖和看Fitz Roy山脉全景最不错的地方。上下需要2个多小时。这里天黑得很晚,十点才天黑,我们出发也就略晚些,十点二十分离开旅店。

10.pic_hd

往北走不到五分钟,即可见到国家公园的第一个牌子,牌子后是一个大停车场。这里的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欧盟来的、澳洲来的,一辆接着一辆。房车的样子也一个比一个酷炫,有些简直就是改装版坦克嘛。

11.pic_hd

14.pic_hd

背着大包继续向前,在走入林中前有个大牌子,工作人员把我们叫过去,大概讲解了一下营地在哪里,哪里有厕所,最最重要的,是提醒我们一定不能乱丢垃圾,不用建好的厕所上洗手间时,必须离水源50米以上。所有湖水和河水都不需要过滤直接可以喝,这是巴塔哥尼亚徒步最方便的一点了。不用背着两升水坑哧吭哧,减轻了好多重量。

前半段主要是缓缓的上坡,如果轻装一定身轻如燕,背了大包步子则慢一点。路况比想象中好太多,原本做好了在荒芜之地挑战自我的准备,结果路线清晰得不带地图都完全没问题,怪不得网上都说这里不需要向导。路是泥土路,很平整,偶尔有石头,但对比阿空加瓜的无穷无尽的石头,可以忽略不计。

路上的人还是不露营的居多,大部分都背着小包,有些甚至穿着牛仔裤。早点出发的话,每个路线一天来回不是问题,看来这也是大部分人的选择。

一路大部分时间在森林里,树是最好的天然挡风板,走着走着全身发热,我竟然热得需要脱衣服,还出了点汗。到El Chaltén后第一次不觉得冷了。这时太阳也露出了脑袋,洒在身上暖暖的。暂离森林视野开阔的地方都是极佳观景点,近处平坦之地河水弯曲,远处雪山映照。

12.pic_hd

16.pic_hd

徒步两小时后到到Laguna Capri,Capri湖。巴塔哥尼亚无愧世界最纯净的地方之称,湖水干净得湖底每一颗石头能数得清清楚楚。虽然湖边风略大,但我们还是选择在湖边吃中餐,面包、salami和西红柿。老天只眷顾了我们半天,午餐时间天气已经开始变化,穿上羽绒服仍然冷得打哆嗦。虽然身处世外桃源之中,却也无心多加欣赏,填饱肚子匆匆上路。

15.pic_hd

▲ Capri 湖

31.pic

▲ 水如此清

走着走着能看到远处蓝得晶莹的冰川了,走着走着要用防雨罩了。这雨随着风四处飘洒,倒是没有多少来弄湿衣服。下半段几乎都是下坡和平路,走得就更轻松了。穿过一片矮灌木地,绕过几个小湖,出发三个半小时后,我们就到达了营地。

20.pic_hd

▲ 天气就是这么变化无常

营地Camp Poincenot藏在森林里,遮风挡雨,绝佳好地方。已经有许多人在此安营扎寨,我们也选了个平坦的位置建起自己的小屋。阿空加瓜后,所有自己的装备都显得那么小,原本觉得宽宽敞敞的豪宅,现在怎么挤挤攘攘。原本肥大的睡袋,怎么像小萝卜头。

17.pic_hd

18.pic_hd

天气仍不见好转,雾气朦胧中基本看不到什么风景,于是我们决定等天气好点再去看湖泊三兄弟,如果今天不行,看明天早上是否会放晴。

对于营地的风速,我们一开始实在太小瞧它了。等我们在帐篷里小憩时,外面开始狂风大作,头顶树叶极速摇摆似有一列列高铁飞驰而过。如果在空旷之处露营,帐篷现在可能已经粉身碎骨了。但有时风也会透过树缝正面袭击,小帐篷都被吹弯了腰。

一觉醒来给我们最大的惊喜是沙子的不请自来。因为我们的帐篷是三季帐,为了轻便和透气,内帐的上半部分是网格状的,在这里风一起,沙土全都钻到帐篷里面了,外帐也阻挡不了漫天飞舞无孔不入的它们。一睁眼,睡袋被一层土盖得严严实实。

徒步第二天

早上天气仍跟理想中的蓝天白云有差距,但至少雨停了,偶尔能见到点阳光。既然都来了,还是上去Laguna de Los Tres看看吧。

预计上升用时一小时,上升海拔400米,可见坡度会有点陡。刚开始还是在树林里走,舒服得很,接着坡度越走越大,有些地方甚至需要双手帮忙。不过因为没背什么东西,不算非常累。最后一段由于在一个平台之上,完全暴露在风中,风大得似乎能把人吹出十万八千里。

用时一小时二十分钟,我们站在我们能力范围内离Fitz Roy最近的地方了。我们所谓的“三兄弟”其实只是一个湖,不知道为什么会叫Los Tres(三个)呢。Los Tres身后就是Fitz Roy为首的众多山峰了。他们看着都尖尖的、笔直的,攀登难度实在高。

如果天气晴朗,这风景定壮观迷人,可惜天空仍灰蒙蒙,Fitz Roy的顶尖犹抱琵琶半遮面,湖水也看不太出颜色,风更吹着刺骨。不过远处倒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山下的湖水、树林、山脉、土地,错落有序地画出一副极好的风景画。

21.pic

22.pic

下山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四十分钟就回到营地。吃午餐、收帐篷、整理装备、出发!

下一个营地是Camp Agostini,预计用时三小时。通往Camp Agostini的路非常好走,除了中间有一段下坡,其他都是平路。但这也意味着,官方数据的三小时公里数不短。按照我们不算快的速度,3个小时20分钟走了10公里。(原本觉得自己速度还可以,跟外国人一比就自愧不如了。但他们的腿是我的两倍长啊)

从Camp Poincenot到Camp Agostini的路一开始是沿着Fitz Roy及其山脉的,虽然天空放晴,但一路走一路看,仍没见到Fitz Roy山顶的真容。

23.pic_hd

▲ 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天气差别就是这样的大

32.pic

Fitz Roy被我们抛到身后之后,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湖,个个宝蓝宝蓝的。然后我们又钻进森林,有些地方路很窄,被两旁树枝骚扰着走,领队班的白卡莲密林穿越浮现眼前。当然,两者难度无法比。

同样是三个多小时,今天走得比昨天累。一是早上爬山的体力消耗,但更多是心理上的。昨天总想着很难很长,结果一下就到了。今天老想着简单简单,反倒总也看不到营地。

25.pic_hd

下午五点二十分,我们在小树林里看到了营地。跟昨天的设置差不多,河水旁边,大树之下,平坦之地,一间厕所。今天来得晚,花了些时间才选到勉强满意的地方。最平坦的空位头顶都没什么树,树多的又没那么平;最后我们还是觉得遮风避雨比较重要,选了没那么平的,但头高脚低地睡,也没什么问题。

今天对比昨天算是惬意了,营地没风,温度不算太低,可以在帐篷外慢慢享受晚餐。虽然还是面包、salami和水果,却吃得香喷喷。

26.pic_hd

徒步第三天

天气预报果然准确,今天是被洒进帐篷的阳光叫醒的。它穿过层层枝叶,铺上眼帘,外面的天气一定很好。

从营地出去还有一小点路要走,轻装即可,还是去看湖,Laguna Torre。

对比前一天的Laguna de Los Tres,Laguna Torre简直近在咫尺,走了不到十分钟就见到了它的倩影。线路是可以沿着湖一直走的,直到走到一个小高点观景台。但其实从一开始到达的位置就已经很好了,我们便没有走到观景点。

这个湖大概是所有看过的湖里面颜色最寡淡的,不清澈见底,也看不出什么颜色。明明天很蓝,就也不能怪天气不好了。

27.pic_hd

湖水后面是Cerro Torre,一看样子就是难以企及之难爬。再查查它的登山史,更是让多少大牛费劲浑身解数却仍无缘顶峰。比如,1980年,新西兰登山者Bill Denz在五个月里尝试了13次,最后一次仍离山顶60米。对比来这里登山、攀冰、攀岩之人,我们来徒徒步只是小菜鸟两只了。

回到营地后就只剩这次徒步的最后一程,返回El Chaltén。由于我负责背吃的,这一路越吃越轻,回程时更是步履轻盈得很。好不容易遇上了好天气,我们却要走了。不过,这也总比下三天雨来得好,至少最后一刻赶上阳光大好。这条路往回走得时不时记得回头看看,雪山们都在身后。它们终于不再藏在云后,白得灿烂耀眼。拿起相机,却怎么也拍不出眼睛所见的层次,只是一大片白。不知道是自己水平的原因呢,还是雪山确实难拍,回去要请教师傅了。

29.pic_hd

下午三点左右回到El Chaltén。可能是阿空加瓜不洗澡习惯了,两天没洗澡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舒服,下山第一件事情竟也不是洗澡。洗衣服、擦帐篷、超市买晚餐食材、做晚餐、吃晚餐,最后才轮到洗澡。

不知道下次再来El Chaltén会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会不会是苦练攀岩攀冰后,来这里一试身手呢?

28.pic_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