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在约旦我最喜欢这里

平躺在垫子上,双眼望天,我的右边是轮廓不规则的岩石,左边是以漆黑做背景的星星点点。最边边角角的地方,一轮细弯弯的新月闪着光。

Wadi Rum(瓦迪伦)是我在约旦最喜欢的地方。

来之前我听说这里有红色沙漠,来了才发现,这里最特别的除了橙红的细沙,还有火星般怪异的砂岩石壁。

跟着当地贝都因人(Bedouin),我们在Wadi Rum待了三天两晚。把自己的小车子停在Rum村庄的停车场里,我们每人背个小包,很快在村庄边缘的“客栈”里见到了和我们接头的贝都因人Fawaz。

贝都因人指生活在北非、阿拉伯半岛、黎凡特等沙漠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名字在阿拉伯里语就是“沙漠生活者”的意思。

和大多贝都因人一样,Fawaz瘦瘦高高的,身穿传统长及脚踝的贴身袍子,头戴卷成圈的头巾。他五官深邃且清秀,放在哪里都可称为帅哥一枚。贝都因男人普遍长得不错,有身材也有脸庞。不知长年生活在贫瘠沙漠中的他们,怎么能长这么高。

2015_jordan_wadi_rum_nomads5360-1

▲ 图片来自他们的网站

后来,在和向导Nunu聊天时,他说起自己的舅舅和表哥,有欧洲老婆的还不少。甚至,欧洲老婆并不是唯一的老婆。这听得我有些目瞪口呆,但贝都因人确实挺有男性魅力的。

这里贝都因人的长袍都是量身定制的,所以每个人的看着都很合身。他们至今仍穿着从古流传下来的服饰,自有道理。沙漠里没人想把皮肤暴露在外面,衣服的布料看着也十分舒服。老何羡慕地看着他们的衣服,直说自己也想要一件。

DSC09591

到达当天的集合时间是早上9点,我们一大早从Petra开过来,7点钟就出发了。结果,在凉棚里干坐了一个多小时才开始骑骆驼之旅。阿拉伯人做事都慢慢悠悠的,这些人也不例外。Fawaz偶尔和我们说上两句,告诉我们还要等4个英国人。结果一等就是这么久。

骑骆驼我只记得以前在甘肃鸣沙山骑过一次,但并不记得原来这么累人。宽大的骆驼鞍把我的双腿撑得老开,不一会儿,大腿内侧就夹得生疼生疼的。骆驼的高大也总让我没什么安全感,它迈着小步一晃一晃,我双手紧紧抓着骆驼鞍上的铁把手,生怕哐当掉到地上。

DSC08952

而那些当地人呢,他们可以优雅地侧坐在骆驼上,一只脚盘在另一只下面。在佩特拉时,坐在驼背上高高在上的他们很是放松,他们一边赶着骆驼,一边招呼着游客也来体验体验。如果要赶路了,驾着骆驼也能像马儿一样奔跑起来。在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里,劳伦斯第一次骑奔跑的骆驼摔了个满脸是土,后来很快就和当地人一样驾着骆驼穿越大沙漠了。

我想我是不会有像他们这样自如的一天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也没能拿出相机拍照。骑骆驼的前半段还是在村子里,后半段才慢慢走入沙漠地带,直到“劳伦斯的泉水”处停下。“劳伦斯的泉水”是沙漠里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因劳伦斯在书里对其细致的描述而得名。泉水被贝都因人收集在水槽里,供人和动物饮用。

DSC09034

DSC08976

在骑骆驼时,我们终于见到了姗姗来迟的四个英国人,他们叽叽喳喳的,是自来熟的性格。说是英国人并不准确,因为其中的两个苏格兰人说了,他们首先是苏格兰人,然后才是英国人。其中一个苏格兰大叔现在在埃及工作,据他说阿拉伯之春后,当地7百万人因旅游业骤停而没了工作。动乱后,现在又回到了军政府统治。

在约旦,旅游业也极为重要。Wadi Rum的贝都因人大部分都靠旅游业为生,他们也因此过得不错,毕竟这里的团并不便宜,且Wadi Rum是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再熟悉不过了。带人在自家后院里转悠,成本应该并不高。

骑骆驼结束后,我们坐上了这里载游客的主要交通工具:改装吉普车。原本吉普车的货斗被改成露天的座椅,车后有两排对着坐的铁板椅,上头铺上软绵绵的坐垫就搞定了。一个车子最多能坐六个人,我们车上就刚好六个。

DSC09048

DSC09169

这种暴露在空气里的游沙漠方式是我们之前没想到的,但十分喜欢。车开起来耳旁风直吹,完全不觉得热。

车子停下的第一个地方是橙红大沙丘。虽然Wadi Rum有红沙之名,但这里并非到处都是红沙。红沙丘只是一小片一小片的。百万年前形成的赭色石墙一年又一年经受着自然的雕琢,千年又千年,它们脚下堆起了沙。这些沙子呈红色,是因为里头含有氧化铁。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矿物质在Wadi Rum都能找到,这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就在我们团里,在埃及工作的大叔Ian就是个地质学家。

红沙丘细细软软,除了沙还是沙,让人想脱了鞋脱了袜,光着脚在沙丘上跑跑跳跳。爬到这个不高的沙丘顶上用不了多久,不过,到了上头视野一下子就开阔了,整个谷地收入眼中。

DSC09083

DSC09111

虽说Wadi Rum是沙漠,但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漫漫黄沙寸草不生的样子。这里有低矮干枯的小灌木,有扑腾翅膀跟在车后的小鸟,有一溜烟就不见了的蜥蜴,当然,还有数不尽的怪石山。

按照当地人的算法,九月底就是冬季的开始,我们上午的天气已有些微凉。但一过了正午,沙漠里热气变得咄咄逼人。于是,也到了我们躲在石壁下的阴凉里,度过漫长午休的时间了。

在太阳当空时找阴凉并非易事,还好我们的向导Nunu早有准备。原本我们心中一直以为午餐时会把我们带到固定的帐篷处,那里有做好的热菜热饭等着我们。没吃早饭的我,对午餐的念想是上午的全部支柱。

结果,到了一个空空如也的大石壁下,Nunu把车一停,道:“午餐地点到啦。” 全车人看到此情此景都不知是当他只是在开玩笑,还是得期待凭空变出午餐。答案揭晓,这里真是我们午餐的地方,食材还在车里,我们要等Nunu当场施展厨艺。幸好在等待的过程中有些小点心填填肚子,要不就难熬了。

DSC09220

在燥热的正午,我们贪得一丝阴凉与惬意,无事可做,大家很快就东倒西歪地睡下了。没过几分钟,苏格兰老奶奶打起了大呼噜。我没有白天睡觉的习惯,也就半眯着眼睛看着大家休息。

DSC09253

午餐应该说比我想象中要简陋些,是极具阿拉伯特色的饼加各式蘸酱。Nunu捣鼓了很久主要因为做了一个热菜,炖西红柿和豆子,依然是用来配饼吃的。慢慢习惯了,光吃大饼和Hummus一顿饭也就解决了。不过,期待许久但没吃到肉仍有点小失望。

DSC09231

DSC09245

饭前睡,饭后继续睡。沙漠里的生活慵懒得让人愧疚。不过,外头太热了,也只能暂时在阴凉下避避太阳的严酷攻击。

下午,我们继续坐着吉普车在沙漠里头逛。Wadi Rum并不大,绕来绕去,我们开始对这里有一点熟悉感了。就算不在什么地方停留,只是坐在车里这样吹着风,看着满世界或黄或红的沙,看着或直冲上天或张牙舞爪的砂岩,再偶尔被路上的颠簸吓上一跳,就足够把下午的时光填充满了。

Wadi Rum虽然到处都是可装入相机里的大片,但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人总得找点特别些的地方让我们下车看看。与桂林的“三分形象,七分想象”十分相似,这两天我们也看了些许“蘑菇”、“鸡”、“牛”等等。“蘑菇”我还看出了个所以然,至于“鸡”和“牛”,我直到离开都没能发挥足够的想象力。

DSC09256

DSC09553

晚饭前,我们在峡谷里徒步,这也算是弥补了中午的颓废。就算坐在敞篷吉普里觉得和自然很贴近,但那种感觉仍比不上真正走入这些大石壁中。Nunu因为要开车到峡谷的另一边,我们六人得自力更生。和两旁的庞然大物相比,我们只是头大身小的小蚂蚁,踩着沙子深一脚、浅一脚地慢慢挪动。此时天已开始转凉,峡谷里更是天色暗淡,我们在峡壁间的“征程”更有意境了。

从峡谷里出来,也算是劳累了一天,大家都期待着到晚上住宿的地方。我们都知道,今晚我们睡在星空下,便一路打趣道:“酒店很快就要到啦!” “7星级的,7星级的” “这个希尔顿肯定不错” ……

确实,这里绝对是7星级的,希尔顿我们一点儿也瞧不上眼。

我们的“酒店”在一块大岩壁下,岩壁快到地面时往里凹进去一点儿,刚好形成一个自然的“庇护所”。或许是为了增加点我们的安全感吧,当地公司还在岩壁周围垒了一圈矮墙。在这个空间里,就是我们度过一整个夜晚的地方了。

DSC09305

DSC09312

刚到“酒店”,天边的太阳正在一点点沉落。不约而同地,大家在石头地的各处找了位置坐下,在电影院般静等大戏上演。在过去,我对日落失望过太多次。越是大力宣传要看日落的地方,越是如此。在这些地方,通常还难找一个容身之地,基本在和攒动的人头作斗争。

上一次看到确实让人惊艳的日落是在死海,不夸张地说,那是我见过最特别的日落。火团般的红日前笼罩一层似仙气的云雾,落日带着妖娆缓缓落下。就在这样的日落时分,人们却大部分只顾自己在泳池里玩耍,只时不时用余光扫去一眼。

这回在Wadi Rum的日落也让人难忘,在广阔的土地上太阳显得很小,白天嚣张的它现在倒是慈祥起来。它刚好在一块突出的石堆上落下,橙红的圆球先是坐在了石堆上,然后藏去半边脸,然后只剩个脑袋尖,最后完全消失不见了。

DSC09341

晚餐Nunu用贝都因的传统烹饪方法为我们焖鸡和蔬菜。他把一大盆切好的鸡和蔬菜放在铁架子的上层,下层则是一锅米饭。然后他在早先就挖好的地洞里生起火。接着,他把铁架子放入洞中。最后,再用盖子遮住食物,用毛毯封住洞口,用沙子压实毛毯。所有步骤完成后,再等一个小时,就可以吃晚饭了。

13.pic_hd

2j.pic_hd

用柴火焖的鸡就是不一样,从里到外都散发着浓浓的柴火味儿。用手抓过鸡,一整个晚上都能闻着手指回味晚餐的味道。

吃过晚饭,天也早就黑透了。我们没有桌椅,只有一张大席子,和每人一个的睡垫和睡袋。我们无处安放背脊,也就一个个都早早躺下了。但没人有睡意,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平躺在垫子上,双眼望天,我的右边是轮廓不规则的岩石,左边是以漆黑做背景的星星点点。最边边角角的地方,一轮细弯弯的新月闪着光。现在还不是星星最多的时候,我们都等着月亮落到另一边去。

DSC09367

DSC09361

白天和Nunu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上一次去最近的大城Aqaba是在2年前,去Petra是9年前,他从没去过首都安曼。他对城市生活丝毫不感兴趣,“我在这里有个轻松的生活,多好啊”。他还说城市条条框框多,不能想点篝火就点篝火,不适合他。当时我并不完全理解,毕竟在中国的乡村里,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我们想着每个人都要不断奋斗。但在这星空下我又想想,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罢了,只要自己满足,无分高低。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做游客生意,比城里人挣得还多,每天见到世界各地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DSC09576

第一次这样露天而眠,我睡得极香。据几个老人家说,他们一个晚上就起来上厕所上了6次,我竟然完全不知道。不过,睡得好也是有弊端的。他们说,到了凌晨3点,星星们真正绽放了,他们还看到了流星。我听得好是羡慕。

第二天的活动和第一天的差别不大,仍是坐着吉普车在沙丘和石壁间转悠。虽然景色仍是那些,我们并没看厌。

DSC09370

DSC09448

DSC09393

第二个中午找阴凉找得并不顺利,原定的地方被其他车给占了,我们只得另寻落脚之处。Nunu兜绕了一个小时才找到一个大峡谷。一下车,Nunu就赶忙拿着垃圾袋在峡谷里捡垃圾。或许他是知道这里垃圾很多,才不断找其它地方也不想带我们来这儿吧。除了散落满地的塑料瓶外,这里还有好多羊的残骸,从羊腿到羊毛都能看到。原本土黄土黄的地上,因为火烧,地上一片一片的炭黑。但我们记得在进入Wadi Rum时拿到的小册子上,明明写了这里不能用明火。或许那只是对游客的要求,并非对当地人的限制吧。

DSC09475

由于各类垃圾残留繁多的关系,在峡谷里我们备受苍蝇侵扰。午餐和昨天的几乎无异,仍是饼加蘸酱,唯一不同是热菜里多了些午餐肉。

我们才刚开始吃,Nunu已经在旁边的垫子上熟睡过去了。他也真是放得下心啊。如果我是向导,我是无法在带客人的时候睡过去的。虽然这个向导人也不错,但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人对比起来,服务意识的差距很大。

原本大家还在夸赞Nunu捡别人剩下的垃圾,走之前我却发现他把我们吃剩的食物直接倒在角落的石头上了。他或许觉得自己藏得隐秘,但仍被我找厕所时看到了。那一坨东西就这么摊在岩石上,看得人眼睛疼,心里难受。

在这近一年的旅途中,我们跟过不少户外团,将走过不留痕做到最极致的是要背屎下山的阿空加瓜和巴塔哥尼亚的皮划艇向导。

在Wadi Rum的第二个晚上我们有了自己的住所,沙漠里一间间小小的房间。房间只有两张床,厕所是公用的。由于这个营地才刚开张一个多月,一切都是崭新的。不过,当地人的施工质量实在令人堪忧。厕所里两个洗手盆在我们来之前已经坏了一个,我们快要进入梦乡时,只听一声巨响,另一个洗手盆摔碎在地上。隔天早上,我们不得不用洗澡房里的水洗漱。

DSC09586

DSC09580

第三天一大早我们的英国朋友们赶往机场,剩下我跟老何两人在最后一天手脚并用地爬石头山。在行程介绍册上,文字只说我们要爬Jabal al-Hash,并没写明怎么爬。到了这里才知道,大部分地方都得用上四肢。

或许是和英国人兵分两路的关系,我们最后一天的向导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由于我没记住他的名字,就叫他“大高个”吧,他整个人细细长长的,个头超过180。

DSC09607

“大高个”穿个拖鞋,走再陡的坡也不需要弯腰,轻盈地一步两步三步就上去了。而跟在后面的我,就像个猿猴一样,弓着身子、手抓地。不过,当我看到其他游客比我还吃力百倍的样子,我也就不觉得自己笨拙了。

DSC09592

“大高个”是Nunu的表哥,性格更加沉稳细致,对我们的照顾十分周到,算是让我对贝都因人的印象有了大大的提升。“大高个”还说他最喜欢的电影就是中国电影,讲起李小龙眼里发亮,他对李小龙的了解比我多多了。

经过一个半小时在石缝里的穿梭和攀爬,我们终于站在了这里标志性的石拱桥上。从山顶往下看,沙地上涌起一块块怪异的石墙。天蓝得纯净通透,沙与石则粗旷得奇幻。

DSC09667

DSC09658

与三句不离找老婆的单身汉Nunu不同,“大高个”已解决了人生大事,有个未婚妻。听“大高个”说,在贝都因人的男女关系中,没有男女朋友这个阶段。看中了一个女子,便要安排双方家长见面提亲。女方同意后,两人就订婚了。这订婚时间可长可短,“大高个”现在跟未婚妻已订婚一年半了,但他说目前还没准备好结婚。那么早就订婚是为了“先把坑给占好”。

我感觉,一夫多妻在贝都因这种仍保留传统生活方式的部族里更为普遍。根据我对其它地方的了解,就算穆斯林国家允许一夫多妻,阿联酋、伊朗等地大部分人都只娶一个老婆。但Nunu和“大高个”仍说着自己的舅舅们有好几个老婆,以及自己也要娶两个等等。

我们在约旦的这些日子,见到在工作的女性不多。能见到她们的地方多在安检处和超市收银台。贝都因人们的说法也证实了我们的所见,他们说这里女性一般都不用工作。男人负责养家糊口,女人负责料理家事。但如果女人自己很想工作,也是可以的。

DSC09530

“大高个”一边在午饭时和我们聊着,一边抽起烟。在约旦另一个有些出乎我意料的事情便是,这里的人抽烟抽得很凶。从餐桌上到房间里,都放有烟灰缸。贝都因人同样几乎个个抽烟,“大高个”说,他有时候一天能抽三包。

根据我在网上看到的信息,穆斯林是不让抽烟的,可不知为什么,他们很虔诚地遵守不喝酒这个规定的同时,却并不认为抽烟有什么不妥。对比所谓的教规,每个人还是受所在的社会环境影响更大吧。

最后一个和苍蝇作伴的午餐过后,我们便离开了Wadi Rum。这片地形独特,装满红沙和怪石的土地,游客匆匆来又匆匆去,而这里始终是贝都因人的家。贝都因人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或许在峡谷里宰羊野餐不收垃圾。但大部分贝都因人的收入来源又都是旅游业,保持这里纯净的第一收益人是他们自己。希望Wadi Rum的旅游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能让峡谷中不要藏着废弃的塑料瓶。

DSC0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