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号从西雅图出发,8月26日到达纽约,历经76天,踩过6066公里,爬升34029米,跨越13个州
▲ 大致线路,并不100%精确
6月12号从西雅图出发,8月26日到达纽约,历经76天,踩过6066公里,爬升34029米,跨越13个州,我们终于骑在自行车上穿越了整个美国大陆。
说句实话,在这两个多月的长途旅行之前,我们俩的骑行经验不算多。除了城市骑行,长途旅程的经验仅有一次8天在西班牙的。而那次并不需要自己驼东西,全程有后勤车还有向导。所以,在出发前我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对自己是否真的能骑完全程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到现在,我已从西雅图骑到了纽约这事儿仍有些不真实。
能顺利完成,有太多人要感谢。每一辆从另一条车道绕过的汽车,每一个陌生人的关心,每一个有缘相见的骑行者,还有屏幕那头用话语支持我们的父母、朋友和读者。
噢对了, 还要感谢Surly自行车,Ortlieb头包,和开朗驮包。(没人给我们赞助,都是自己用银子买的)单车两人加一起总共爆胎7次,大多都是小树枝、小钉子惹的祸。除此之外,单车没出现任何其它状况。我们有两次还算剧烈的相撞,单车也用极其强壮的身躯抵挡住了。
Ortlieb头包强烈推荐,虽然价格略贵,但秉承了德国精神,做工精细且耐用。
为了省钱,驮包我们没买Ortlieb,而是淘宝了国产品牌开朗。总的来说它表现不错,只是到最后背板出现破裂。
全程结束后,我的所有东西都完好无损。极其爱惜东西的老何却没那么幸运。他的眼镜被狗咬烂了,头盔在找朋友玩时,在运输的过程中被单车撞裂了。
在地形上,华盛顿州到蒙大拿西部全是山地。除了在华盛顿州里有那么一片非常干旱的平地,一过了华盛顿山口(Washington Pass)气候和景象马上大变,绿树变成了黄土。骑了一个多星期后又变回了森林。
过了处在大陆分水岭上的冰川国家公园后,是一眼能看到天边的大平原,一直延续到明尼苏达。对于汽车来说平原是平,但对于单车来说却并不如此,连绵的小型山坡不断,对我们来说并不一定比爬大山好受。
大平原地区也是我们骑得最辛苦的时候,这与想象里截然相反。无止境的逆风和徘徊在40度的高温磨去了人所有的能量和意志。有那么几天,我真是十分担心会因为中暑而晕过去。全程最累的一天也是在大平原,140公里的大逆风,热得口干舌燥,早上8点骑到晚上8点,最后连走去超市买晚餐的力气都没有。
一进入明尼苏达景色就变了,绿色的小树林冒了出来,广袤与苍凉变成了田园与清新,麦子地变成了玉米地,城镇密集了,人口多了,干燥的空气湿润了。明尼苏达是万湖之地,还是密西西比河的发源处,从这里开始不同的湖与河将一直伴随我们到纽约州。
接下来我们来到五大湖区,在密歇根湖邂逅芝加哥,然后沿着Erie湖一路往东,我们看到过去这里因水而来的发展,也看到近代的衰落。这一段时间天气宜人,不冷不热,和大草原比起来轻松多了。
由山开始,由山结束。到纽约州后我们又要开始爬山,不过也只是最后几天而已。到新英格兰地区后,葱葱郁郁、树叶蔽天的大森林也回来了。
总得来说,这一路并不危险,唯一一次真有些受到惊吓是大货车就在身后爆胎。就算在最人烟稀少的大西部,时不时也会有车从身边经过,出了问题好解决。如果全程跟着Northern Tier的线路走,安全系数更加高,因为它不仅考虑一两个人能否安全顺利地完成,更考虑了十几二十个人能否一起骑,他们自己组织的活动就是这么多人的。越接近东部我们的安全感越低,一是车越来越多,二是我们得自己计划路线,而这些路并不一定适合骑行。
按照原定计划,我们本基本不会路过大城,但后来改了几次线路,也多去了几个大城市,虽然有几段路不太好走,但还是很值得。双子城(Mineapolis和St.Paul)、芝加哥、辛辛那提、克利夫兰、水牛城等等,掐指算算也挺多的。
国家公园去了两个,North Cascades National Park和冰川国家公园。Theodore Roosevelt National Park经过了门口,景观在外头也算看过了。尼亚加拉大瀑布虽然不是国家公园,但也名声在外。
在行程规划上我们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对每一个州我们带着不同的期待。一趟下来,真实所见、所遇和想象差别不小,甚至越到自以为熟悉的地方越是如此。
因出发前关于种族问题的新闻不断,我有些担心到了地广人稀且思想保守的大西北地区会受到歧视,结果华盛顿、蒙大拿、北达科他以及明尼苏达是给我们印象最好的地方。路上好心人的故事我写过好多次了:车子停下来问我们要不要喝水的,在加油站帮我们买可乐的,偷偷在餐厅为我们买单的,把家里无偿提供给我们过夜的,等等。几乎每个旅店前台都带着笑容,每个营地管理人员都热情如火。路上的司机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大部分绕得离我们远远的。
进入中西部以及东海岸后,好些地方我们多了一份谨慎。当然,好人仍旧很多,但我们的体验并没有西北部好。选择住宿时我们开始确认当地的安全程度,因工业迁移带来衰落显而易见,居住条件与肤色紧密相连。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其他原因,到东边后没再遇到路上的好心人。两次我们的车路边爆胎,修了许久也没有一个人或一辆车停下来询问状况。根据西北部的经验,应该不会如此。路上的车也大部分直接从我们身旁疾驰而过。
纽约州与纽约市的差别比想象中还大,在北部大城Rochester, Syracuse, Albany,我们都经过了可用不堪来形容的居民区。
从中西部开始,downtown到了晚上全空空如也,此时还在街上徘徊的都是社会最底层人士。中心区周边肯定藏着残破得不行的区域,这些地方只有黑人。在中国我常感慨城市拥堵以及郊区设施缺乏的问题。而在美国,我们又看到有钱人纷纷逃离市中心带来的另一翻景象。
在路上的时候,老何常说,骑车的时候看到的东西太不一样,所有的体验都更加细致和细微。我们也因此把一个城市的光鲜与残破都经历了,想躲也躲不开。
如果问我们行程中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我们的回答是这两个,冰川国家公园的“通往太阳之路”(Going-to-the-sun Road),和夏天的双子城。一个自然景观,一个城市。
在冰川国家公园,我们凌晨四点出发,从伸手不见五指到天微微亮再到太阳直射,历经五个小时我们来到山口。在悬崖边骑在平均斜度6%的道路上,眼及之处都是盖着雪的大山。双子城漂亮得超出我们的预期,整个城市就是个大花园,更是骑行者的天堂。
对比景色,最让我们难忘的还是人。这一路,我和老何竟见到了三个老友,且都是没有一开始就计划好的。在横跨美国的路上相见,日后大家回想起来也格外有意义呢。在双子城,印加古道团友父母的招待让我们满心温暖,后来才知道,我们走后Betsy还哭了。其它的骑行者Bill, Tim, Sarah等等给我们长期的两人生活带来不少新鲜的乐趣。
骑了这么多天,我们还没骑厌,倒是越骑越喜欢,已计划着以后能去哪里,但大货车多的高速公路还是能躲就躲了。
一段旅程结束了,还有更多的旅程还没开始。